新华网讯 近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做客新华网文化频道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打造的高端文化访谈栏目——《文保会客厅》。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文保工作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华网文化频道特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携手推出高端文化访谈节目《文保会客厅》,将邀请多位文保领域的大咖专家来访谈间做客,和大家分享关于文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希望借此能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文保工作,并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
刘玉珠作为首期嘉宾出场,在节目里向广大网友介绍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相关工作,并分享了他关于如何推进文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的一些真知灼见。
尽责丨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为文保工作“拾遗补缺”
新华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刘玉珠: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30多年以来,一直秉承着“文物保护社会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展了大量的文物保护、文物宣传教育、文物传承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方面,起到的是拾遗补缺的作用,就是做一些政府层面顾及不到或者低级别的文物保护。
新华网:具体来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近年来的工作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在展开?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刘玉珠:最近这几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重点发力的项目,首先是财政委托的项目。
2016到2018年,经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策划实施了“拯救老屋行动”。三年中,我们深入到共168个传统村落。有的老屋当时都濒临倒塌了,而且这些老屋都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最终的拯救成效还是很明显的。其中,第一个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是在浙江松阳。这不仅仅是一个文物保护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动员各方力量共建共管共享的成果,比如当地党委政府、居民个人、社会力量,包括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都参与其间。基于以上成果,“拯救老屋行动”于2017年被列入十八大以来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018年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9年项目经验在浙江全省推广;2022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表明“拯救老屋行动”受到了各界欢迎,特别是受到了中央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受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还实施了“价值研究与传播计划”公益项目。我们去参观博物馆,或者考古工地、文保单位时,会发现除了极少数的情形外,都需要大量的讲解员。而讲解员讲解的水平如何、研究能力如何,对观众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大多数讲解员的讲解主要是根据他所了解的文物表象进行个人发挥,甚至一些传说、故事,都被当作讲解的重要内容。这从引起观众的关注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对于文物价值的发掘和传达正确的文物观而言,有时候反而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接受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的项目委托,在湖南省全省推广“价值研究与传播计划”项目。首先是征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博工作者,也包括讲解员,对文物进行深度挖掘(尤其是有故事价值的深度挖掘),由他们来撰写文物的故事、讲解的内容。2017年开始在湖南全省试点,共征集到1000余处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2950余篇。这些对文物的表述和讲解,有一定的深度、知识性和趣味性。之后,我们相应地对讲解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这个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讲解员的讲解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向观众表述文物的价值、文物的意义和文物的一些故事,避免了因为不太了解、取悦观众而进行的随意讲解。后来,该项目在十个历史文化名城,如杭州、景德镇等地也进行了推广,推广成效同样很明显,可以看出讲解员的讲解水平、讲解内涵、讲解趣味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对文物的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华网:除了财政委托的项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还有哪些重点项目?
刘玉珠:这就说到了我们第二个重点发力的方向,即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重点品牌项目,主要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文物保护。
比如,这几年我们一直实施的长城保护、数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重点项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的“保护长城,加我一个”项目,从2016年开展以来,社会参与度特别广,筹集了近5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像北京箭扣长城、八达岭长城和河北喜峰口长城的修缮保护,效果都非常明显。尤其是我们还启动了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的“云游长城”小程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长城修缮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云游长城”从2022年6月11日上线不到一个月,社会关注度就超过了80亿人次,被有关方面当作宣传展示中国文物保护(特别是长城保护)的一个范例。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重点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古籍保护修缮项目,是我们联合字节跳动公司推出的。我们联合设立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第一期和国家图书馆合作,对古籍善本进行专门的修复,有120多本古籍善本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和展示。第二期的古籍保护项目也正在推进中。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加强石窟寺的保护利用。石窟寺的保护利用在中国文物保护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内容。2018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敦煌、腾讯合作开展了“数字供养人”项目,引发社会广泛参与。2020年,我们把它扩大到对丝路沿线重要洞窟进行维修保护和传承传播,也引发了社会很大的反响。“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启动之后,我们对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寺也进行了数字化保护。而且,该项目不仅使石窟寺得到有效保护,对于中、小石窟寺保护在利用数字化、利用新的技术方面也闯出了一条可行的新路子。
2021年,我们又与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两年下来,已经筹集了1700多万元。特别是对殷墟文物开展了120多项修复,很受文保单位的欢迎和重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同时,我们对贵州革命文物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宣传展示、贵州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展示利用,都给予了支持,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此外,我们基金会还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与腾讯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的调查。我们要摸清中国传统村落的整体情况是什么样的,遂为此发起了网络调查,制定了一整套调查细则方案。最终的调查成果显著,覆盖了全国超90%的传统村落,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实地调研工作于2022年6月正式启动,选取了6大区包括福建、贵州等10个省份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色鲜明的300余个传统村落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这个调查,我们掌握了传统村落的现状、保护传承利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传统村落消防安全调研报告。我们将此及时提供给国家文物局,为传统村落消防安全评估体系的制定夯实基础。这对于下一步传统村落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灾后文物抢救方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在河南等地水灾后立即启动了灾后文物保护抢救工程,联系了像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短时间内除了必要物资以外,他们捐赠的款项超过了4千万元。我们把物资和善款及时给到了受灾一线,对于当地灾后文物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项工作非常值得一提,就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连续多年在开展的“薪火相传”公益活动。该活动目的就是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公众参与到文物保护、传承和利用中来。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探索。2016年,新华社的一篇新闻稿,提到位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北洋水师的墓,破败不堪,没有得到任何保护,让人感觉很凄惨。当时我还在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工作,便将此事批给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当时担任基金会理事长的励小捷一起抓紧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工作。这个项目前前后后进行了一年多,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利用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在英国政府和当地的支持关注下,最终于2018年将该墓修缮完成。这个项目的实施属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包括两国文化和外交部门的一个范例式的合作。现在,修缮后的北洋水师墓地,已经成为一个打卡地,很多中外友人到伦敦去时,都选择到北洋水师墓地去看看。有很多人献花,也有人做了小视频,在微博发布后,引发了很好的反响。这就属于薪火相传。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文保,是我们基金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华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玉珠:下一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将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围绕国家文物局的工作重点开展,特别是要继续服务大局,在拾遗补缺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原有的重点工作要做实做细。新拓展的重点工作要全面展开。特别是新项目要向社会传播和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总之,还是要推动文物保护在社会共识、传承和利用方面,能够服务于文化发展大局、能够服务于文物保护的发展。
合力丨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新华网:据了解,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工作范围不止于国内,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也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刘玉珠:为更好地落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4月25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积极发起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正式启动。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设立于2021年召开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大会。一年多来,我们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现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已经筹款8800万元,这个项目一提出就得到了社会广泛参与。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除了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参与外,像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泰康集团、香港信德集团、中国银行、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它们也成为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发起单位。同时,我们也在做工作,希望有一些国外的企业参与进来,期待我们一起利用这个基金,共同做好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自2021年设立以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在柬埔寨的“吴哥守护人”项目、在阿富汗的“巴米扬守护人”项目。我们还实施了亚洲文化遗产教育合作网络项目等,这些工作都有力地推动了青年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新华网:您刚刚提到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有不少企业家的参与。文物资源是公共资源,人民共享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您认为,社会大众怎样才能参与到文保工作中,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出一份力呢?
刘玉珠:社会大众参与文物保护,一直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很重要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
我们基金会的一些重点项目都是属于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比如刚刚谈到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成立也是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
一些企业和社会人士对文保工作都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像我们和腾讯开展“云游长城”项目,就利用了腾讯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了长城保护方面的宣传。像泰康集团,这几年它一直是我们重要的支持方,特别是在海外文物的回归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成效很明显。像香港信德集团,一直重视国家文物保护,同样在关于海外文物的回流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企业作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发起人,不仅出资支持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工作,还主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共同推动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像中国银行、茅台集团也都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亚洲文物保护方面出钱出力出主意,起到了很好的社会表率作用。还有一些央企、大企业,也对中国文物保护工作非常关心,比如三峡集团,和我们合作,对于长江沿线文物的资源状况、保护情况、存在问题、相应传承都提出了明确规划,我们两家一起做了相关方案,现正在推进当中。这些都属于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除了这些大的企业以外,还有一些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包括文物的保护、宣传、传播、资助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
所以,我们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工作真的是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创新丨
文化遗产数字化为文物保护利用开辟“新路”
新华网: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在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也是现今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有哪些尝试?
刘玉珠:文化遗产数字化,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成效很明显,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了大量实践。比如,2018年,我们和敦煌、腾讯共同启动了“数字供养人”公益项目,以线上创意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吸引了大量观众。2020年,我们启动了“数字重生——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成效很明显。这些都是运用新的技术。还有我们刚刚谈到的“云游长城”小程序,也是数字化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和利用的很好的案例。
此外,我们还推出了“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应该说是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推出不久在抖音、微博超话中,就有20多亿次关注这个项目。还有,我们的《穿越时空的古籍》系列纪录片在西瓜视频播出以后也反响热烈。花呗“文物守护计划线上互动活动”互动人数超过了360多万人。这些都是我们在文物数字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新华网:在您看来,“数字敦煌”等文保领域的创新应用,给文保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刘玉珠:回顾一下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实施。尤其是敦煌和故宫,率先提出,成效也很明显。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开始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数字技术对敦煌进行保护、传播和利用,曾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王旭东都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也支持由基金会和腾讯在这个项目上进行合作。故宫也是在上世纪末就进行了数字故宫的尝试。“数字故宫”是通过数字技术把故宫“搬进”线上程序,这样既遵循了文物保护的初衷,也达到了丰富参观的效果。早在1998年,故宫就成立了资料信息中心,着手建立文物的藏品管理系统。2023年成立了“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这都为我们国家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开了先河。
也正是在敦煌和故宫的带领下,文化遗产数字化在全国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各类博物馆和一些文保单位,现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已经成为常态化的重要工作内容。
近年来涌现出一些很好的文物创新案例。如“遇见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运用数字技术,策划优质的国际化艺术文化内容展览。两年多的时间已举办超过1500场文化艺术与美育教育活动,年均接待观众约200万人次。
对于我们文博工作者,未来要更有效利用新的数字技术,开放创意,助力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走进人们的生活。
后记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在《文保会客厅》首期节目中,从上述三个方面,向社会大众介绍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工作。他表示,社会大众参与文物保护,一直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很重要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这同样也是《文保会客厅》节目存在的意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节目,了解文保工作、喜爱文保工作、参与到文保工作中来,为建设文化强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