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扎实推进“三城”创建工作 助力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1 23:03:41

五月的伊春,如约迎来旅游旺季。纷至沓来的游客,第一眼往往惊叹于祖国林都的外在“颜值”,而后又更多赞叹于这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气质”。近年来,伊春市围绕答好“林区三问”新答卷,聚焦“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三城”创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增进民生福祉,助力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坚持常态长效,“三城”创建久久为功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对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卫生水平综合评价的最高荣誉,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和宝贵的无形资产。在前不久召开的工作推进会议上,市委书记隋洪波深刻指出,开展“三城”创建工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是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加快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号召全市上下锚定目标接力奋进,重整行装再出发。

从2001年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构想,到2009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到2019年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伊春历次党代会都将创建工作写入报告,并列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战略任务,市委每年召开创建会议,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市政府工作报告每年作出安排,一年一批重点、一年一个台阶,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文明内涵。伊春市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已连续3次成功通过复审确认;2017年成功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1年成功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伊春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草局评审备案,36项创建指标现已全部完成。

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城市功能品质升级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漫步伊春大街小巷、楼宇之间,游园绿地随处可见,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干净整洁、面貌一新……处处看得见的变化、项项实打实的举措,让林区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三城”创建,着眼事关群众生活品质的重点问题,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夯实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根基。抓住承办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契机,改造升级中心城区道路、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179条主城区道路,改造老旧小区74个,相继完成林都机场改扩建、新航站楼建设,汤嘉公路建成通车,哈伊高铁、伊春西站、鹤伊高速开工,进一步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加快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今年将启动实施新兴大街改扩建和云杉路、日月峡大街新建等项目,精心打造木雕园、小兴安岭石苑、铁路公园等景观亮化工程,加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城市空间更加舒朗、精致,使百姓生活更加舒心、惬意。

多措并举推进城市绿化美化,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以公园广场、道路沿线、小区庭院为重点,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造沿河风景带、沿街小游园、城区道路绿化网。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完成城区绿化总面积517.26公顷,建设各类公园绿地65个,建设林荫道路110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众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均大幅高于标准要求。结合实施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修复城市周边森林和湿地资源,构建环城生态屏障。伊春被授予全国仅有的5个、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称号。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交织融合,展现出“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

坚持以德润城,推动市民文明知行合一

骤雨袭来,环卫工人快步到沿街商铺“爱心服务站”躲雨歇脚、喝杯热水;斑马线前,机动车自觉礼让行人;街道社区,“红马甲”志愿者身影忙碌……“文明共创、和谐共建、全民共享”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内在品质。

涵养城市文明,才有文明城市。着眼“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搭建起“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科技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等服务平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触角,通过“宣讲会”、“板凳会”、“家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文明实践、家风家训等群众宣教活动,推动理论武装走心走实、舆论引导有力有效、文明实践出新出彩、精神文化丰富丰盈。突出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持续深化“书香伊春”建设,打造“林城书屋”文化宣传阵地,推动“森林书房”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充分挖掘伊春发展中形成的林业文化、生态文化、红松文化、创业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优势,推出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音舞诗话《一个不朽的番号》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伊春森林文化创意园及沿河休闲产业带,在延续林区文化根脉中激扬踔厉奋发之志。

聚焦增强服务群众效能,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社工+志愿者”新模式,健全志愿者激励回馈机制,全市首家“时间银行·爱心超市”于今年3月挂牌运营,带动百姓身边的“红马甲”、“红袖标”、“小红帽”越来越多,让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得到凝聚。今年年初,在“文明伊春”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创城意见箱”,组织开展“文明随手拍”活动,营造起“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共建共享浓厚氛围。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争做文明有礼伊春人”、“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实践活动,培育选树先进模范典型,切实推进《伊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地见效,让文明素养成为全市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内在品质。

坚持建管并重,实现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夜幕降临,在星光和灯光的照耀下,迁址新建的伊春夜市格外亮丽。“五一”小长假以来,这里每天客流不断、热闹非凡,充满烟火气息的“夜经济”悄然点亮伊春休闲消费新“夜”态。

人因城美而荣,城因人聚而兴。伊春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三城”创建全过程各环节,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城市“烟火气”与文明“洁净美”的关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建管并重提品质、优环境。持续推进交通秩序、小区管理、文明旅游、市政设施和环境卫生等专项提升行动,推动早市改建、夜市迁址新建、农贸市场整治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解决,获批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自然天成的森态美景、洁序净美的宜居环境、熙熙攘攘的烟火气息,拉升了市民幸福指数,招引了八方游客。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1%、130.6%。

“三城”创建的过程,是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过程。伊春将“三城”创建与提升基层治理相结合,着力构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统筹指导、协调联动机制,坚持“党政齐抓、市区联动、条块结合”,领导干部包联到区、包保到片,各区主责主战、市直部门分块包点,从街巷、行业、点滴抓起,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治理,建成市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市级政务云,首创“12345”热线“高铁运行”工作机制,搭建起“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三位一体”的便民惠企服务体系。创新打造“城市党建联盟”,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全市130余个中省市直单位下沉一线,27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活动在基层,形成党员干部当先锋、社区网格做支撑、居民群众齐上阵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治理更精细、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伊春因“三城”创建而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实力。站在新的起点,全市上下正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锁定目标,再鼓干劲,迎接挑战,加力把创建成果巩固好、提升好、发展好,助力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伊众文)

来源:中共伊春市委办公室   作者:   编辑:管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