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微视频 | 从“第二个结合”看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3-07-13 23:07:04

image.png

人民论坛网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组织高校教师与青年学子用“青言微语”解读思想理论、感悟精神伟力,为奋进新征程凝聚青春力量。

【本期金句】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期领学人】

马越 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特别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

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必将带来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的双重挺立,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篇章中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编辑:管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