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米海拔线上,有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亲历故事】
五月初至,景宁畲族自治县最高峰“上山头”千亩杜鹃争相怒放,群山风光旖旎,畲乡一派动人景致。登至高处,景宁县委统战部部长毛华庆看着眼前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告诉记者:这里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是千米以上高峰最多的“浙江屋脊”,更是当下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
群山孕育的潜力,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显得尤其珍贵。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
景宁作为山区26县,当地的干部们有了特殊的使命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景宁的发展,先后出台三轮专项扶持政策,这次,景宁更要主动担当,勇做全国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示范表率。
眼下的景宁,山水依旧,但面貌一新:今年一季度,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县域综合实力从“省尾”跃升至全国120个自治县前列。
十余年在农业线口工作,也曾担任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毛华庆深谙“山区生态农业”的意义,这是景宁的跑道,更是独特的优势。
景宁大山中有一道“无形的线”——海拔600米,当地三分之二的村落坐落在它之上——平常那里云雾缭绕,刺激作物产生更多氨基酸和多糖;到了冬季,它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雪线”,高寒霜冻杀死越冬病虫,使农作物不打农药成为可能。这意味着这里拥有11万亩纯净无污染耕地和150多万亩山林资源。
5年来,海拔600米也成了景宁干部的“工作线”。独特的生态属性,虽赋予高山茶叶、蔬菜更高的品质,却缺乏有力的价值实现机制。生态山货该如何打开销路、增值变现?他们不断走访调研,思索出路。
何不打出品牌、亮出特色?2017年,景宁县委、县政府创新打造“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为山区农业现代化变革撑起“骨架”——
“景宁600”建立起对标欧盟的品牌准入制度,引导县内60家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种养大户和销售主体分批次加盟,共创共享,陆续组建7家产业农合联,逐步形成以惠明茶、冷水茭白等拳头产品为代表的七大品类112款优质高山农产品体系;
“耕作者联盟”“销售者联盟”先后成立,组织加盟企业指导农民有机耕作,实践茶园养羊、稻田养鱼、茭田养鸭、林下种药等生态种养模式,带领中小散户共闯市场、共享渠道、抱团营销;
借力浙江“山海协作工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重大战略举措,精品山货被组合成“大礼包”,源源不断地送往宁波、上海等发达地区设立的“飞柜”,“景宁600”品牌影响力、附加值持续提升。
5年来,这道“系”在群山腰间的海拔线,已化身为山区产业振兴、百姓增收的“幸福线”:全县年度农业增加值突破7亿元,“景宁600”精品生态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超25亿元,平均溢价率超过30%,带动农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实现近50%增长。
共同富裕,不只是提升收入,更要彻底改变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里,“景宁600”也有了新的内涵:它不再只是一个区域公共品牌,而是一整套产业富民工程、农民创业平台。
“低收入农户创业联盟”应运而生。经各部门合力推动,“景宁600”先进主体纷纷入驻,为低收入农户精心设置肉兔、土鸡、生姜、地瓜等一系列“立竿见影”的种养增收项目,并免费提供种苗、安装笼舍、指导技术,再统一回购。
创业式帮扶激活低收入群体的自我发展动力,已有2500余户低收入农户加入创业联盟,通过完成种养订单实现户均增收近3000元。
当下,景宁正在加快制定《乡村振兴“景宁600”产业富民工程五年行动计划》,迭代升级“景宁600”2.0版,全面升级产品体系、主体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这条“幸福线”正成为山区县景宁最靓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