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市整体面貌为之一新。成绩背后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未来五年目标和重点是什么?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
记者:丽水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胡海峰:丽水是浙江的生态屏障,又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在全省域范围内,推进“红绿融合”是丽水独有的发展方式和特色。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牢记对丽水的嘱托和希望丽水加快发展的期待,在省委正确领导下,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在坚毅笃行“丽水之干”中开辟了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1%,实现了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必要适度的高速度增长。
我们致力于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以世界眼光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举全市之力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匠心打造瓯江山水诗路,联动推进大花园“1+3+N”系列工程,精致打造“璀璨明珠”,建成多条“多彩廊道”,实现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排名全省第一,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水、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全国前十的地级城市。
我们致力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加快建设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超常规推进平台“二次创业”和“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育形成了全省第二条半导体全产业链,精密制造、健康医药等产业迅速崛起,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从158位一跃跻身前80强,跑出了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丽水速度”。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人才科技的强大支撑。我们以非常力度实施人才科技新政,落子布局浙西南科创中心,全市9项主要创新指标自2018年以来实现“三年翻番”,目前一座青年发展型城市正在浙西南加快崛起。
我们致力放大传统特色优势,继打响“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等“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之后,去年又成功推出以“丽水山泉”为品牌的天然矿泉水系列产品,把丽水天生丽质的优质水资源转化为新兴“水经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倍增、高效转化、充分释放。
我们致力于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以负责任的高质量确保全面小康攻坚实现高水平。历史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家庭、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四个清零”,通过“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帮助12.4万群众搬出大山、融入城镇。首创全民健康补充医疗保险“浙丽保”,成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项目。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跻身全国前40名,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第一。
记者:这些成就背后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胡海峰:过去五年尤其是全市“两山”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我们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高扬“丽水之干”的行动奋斗旗帜,必须坚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必须坚持把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为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把共同富裕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必须坚持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自觉运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必须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以上八个方面,是全市干部群众在“丽水之干”的实际奋斗中集体创造的结果,完整构成了指引丽水未来大踏步前进、大跨越发展的根本行动指南和重要战略思想的“四梁八柱”。
记者:丽水提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的目标,这对丽水未来五年意味着什么?又有怎样的系统发展路径?
胡海峰:我们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要实现“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与丽水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有机统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以永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姿态,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层面协同发力,推动从生态保护到价值转化、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实现“三个跃迁”,把丽水真正打造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和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