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的远程操控室内,桥吊司机们一边盯着电子屏,一边精准地远程控制桥吊,从智能集卡上抓起集装箱,装载到岸边的巨轮上。不久后,这些巨轮将鸣笛启程,满载“中国制造”驶向大洋彼岸。
身处宁波舟山港,人们听到鸣笛声,也触摸着浙江外向型经济跳动的脉搏。
以扩区两周年为重要时间节点,浙江自贸试验区力争形成“十大标志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进一步增强”。这一标志性成果,如今进展如何?
去年12月,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迈过“3000万”大关的港口。五年间,从2156万标箱到3000万标箱,绝不止是数的突破——如此大规模的吞吐量,仅凭增加码头泊位无法实现。数字化治理,是打造“硬核”力量的必答题。
起吊第3000万个集装箱的梅山港区,其自动化作业率已接近四成。这样的智慧港口,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如今,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已基本覆盖全港;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理货“规模化、全覆盖”;实现集装箱作业全流程“无纸化”;以“一城两厅”网上物流商城、网上营业厅、物流交易厅为核心的港口物流电商平台已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