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闪亮“浙”五年丨全国首个生态省的绿色潜力
发布时间:2022-06-17 12:01:03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浙江,那一定是绿色。这个代表勃勃生机、令人向往的美好词语,正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2019年,一个消息振奋人心:浙江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16年来浙江一以贯之,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站在生态省的新起点,浙江对生态的追逐有了更高境界——从关注环境治理到聚焦生态本身,从产业集约发展到考核绿色低碳,从“两山”转化初阶到探索出制度保障新路径。绿色发展的魅力曲线勾勒得越发饱满, 这片土地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生态环境向“绿”

放眼浙江,绿水青山,一片盎然。改善生态环境,有止境吗?

这里的清新空气,已是标配。经过三年攻坚,2020年浙江高水平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设区城市首次实现PM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25微克/立方米)。去年,这一数据再次刷新,11个设区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远低于全国30微克/立方米的水平,领跑长三角地区。

这里的河流湖泊,越发养眼。走进杭州市上城区钱江新城高端商务区,穿过一座座高楼后眼前豁然开朗,小桥流水、葱茏掩翠,宛若“世外桃源”,这是2021年获评的浙江省级“美丽河湖”新塘河。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的城市黑臭水体清零,截至去年底,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95.2%。

在生态保护这门功课上,浙江无疑是个尖子生。2018年浙江凭借“千万工程”捧回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在全国15个生态省试点创建中,浙江是全国首个和唯一一个通过国家验收的省份。不过,浙江对生态保护的追求,永无止境。

在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塘家琪村的水塘,水清岸绿。人们通过“水下森林”纯生态治水技术,构建以“沉水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鱼虾类”为食物链结构的水生态平衡系统,让水环境回归“自然”。

“浙江的环境治理已经从污染防治向生态保护和修复升级。”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表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这要求浙江要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

一系列举措更加“精致”。2021年,浙江发布《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八大水系生物本底调查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推进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目前已经发现5个全球新物种,磐安还率全国之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浙江渐入佳境。

产业发展趋“绿”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浙江率先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沿着绿色高质量的发展脉络,浙江试着把全国环境执法最严省份的“狠劲”,延伸到相关产业。

去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能耗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1635家重点企业碳账户,开展九大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同时严格规范“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否决“两高”项目环评文件39个。

“碳均论英雄”,这不光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更需要摸着石头——衢州碳账户、湖州“碳效码”、杭州“双碳大脑”……这些用大数据工具为用能单位碳排放护航的基层实践,试图成为推动区域低碳转型的引力场;10个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00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推进改造,首批24个省级低(零)碳乡镇(街道)、200个村(社区)试点投入建设,为浙江区域低碳发展摸索探路。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其中,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7%和6.9%,低碳发展之路初见成效。

向未来,绿色低碳之路如何走好走稳?去年12月,浙江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顶层擘画出减污降碳全景图。

夜幕降临,“大莲花”在钱塘江畔点亮,熠熠生辉。眼下杭州亚运场馆已全部建成,并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杭州亚运会也将成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这是浙江绿色动能崛起的底气。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浙江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去年我省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55万千瓦,装机容量占比提高28.6个百分点,为产业发展蓄积起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浙江的绿色发展,一路孕育,一路向前。

“两山”转化逐“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还能如何进一步拓宽?

5月的遂昌县三归湿地,青山环抱、满目皆翠,“五一”期间,这里成了当地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露营、野炊等活动不断,日接待量突破1500人次。而六年前,这里还是一处“脏乱差”的大型制砂场。

在浙江,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的故事,已稀松平常。2020年浙江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达4976个,好生态成为乡村发展引流器。

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浙江又有新突破。

2020年10月,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通过对生态产品价值的量化评估,山山水水有了明确“价格”。

基于此,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获得当地首笔6亿元GEP贷综合授信,景区提升、茶园建设等项目有了源头活水;景宁县大均乡、遂昌县大田村等地,以GEP核算报告为依据,森林、空气等“入股”研学、农旅项目,绿水青山利用方式迎来新变革。

为进一步推动“两山”转化,今年初,浙江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为“两山”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今后,浙江将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生态富民惠民,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全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省域范例。

“两山”转化的路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两山”转化之路再次升级。今年初,余村人做了一笔破天荒的生意,对村里6000亩竹林碳汇进行交易,按照当下每吨五六十元的碳汇市场价,收益不容小觑。

这也是生态省的潜力所在——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这些生动的“两山”故事,激发出浙江人的行动自觉。在浙江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十连升中,全国首个生态省的无穷潜力,令人期待!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郑亚丽 见习记者 胡静漪   编辑:陈周滢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