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温州,创未来”,5月30日,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温州市委、市政府致信科技工作者,盛邀广大科技工作者前来创业创新。
瓯越大地,创新潮涌。五年来,温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坚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8%、9.3%,坚定走好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年以来,紧扣“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这一主线,聚焦“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温州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加速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让创新与创业实现深度融合,一批“聚人才、强创新”硬核成果频频开花结果,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主导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赋能城市加速蝶变。
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2022年初,从事干细胞及组织器官再生研究的曹彤教授正式签约瓯江实验室,进一步壮大了瓯江实验室的科研实力。
创新的动力源是人才。
在中国眼谷,戴陆如团队、杨佳威团队、杨健团队等青年科学家团队带着“全球领先”“国内首创”等技术入驻后,又引进30多名博士、专家落户。
“过去,在温州人眼里,能创业就是创新,而现在,创新才是真正的创业。”温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说。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温州坚持以人才竞争力、创新硬实力提升,引领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提升。
2019年以来,温州迭代升级“人才新政40条”1.0版、2.0版、3.0版,数字赋能加速创新,“人才云”与“科企通”互联互通,设立人才日、投用人才客厅、建设人才公园、分享人才咖啡、开启人力资源产业园,实施人才发展“2521”计划和“科技+”战略,人才工作向“引领发展”迭代、向“生态竞争”和“品牌竞争”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跃升至全国前30强。
聚人才、强创新。1月6日,温州“新年第一会”聚焦人才与科技创新,院士专家受邀在主席台就座。“我要为温州点赞,在这里,平台、要素、环境、机制等让我们科技创新更有底气、有信心……”现场,院士专家代表向世界青年科学家发出英雄帖。
30多位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等在内的顶尖科学家,300多位中外院士和2600余名青年科学家通过青科会等平台来到温州。通过人才交流学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温州连续3年引进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301个,吸引827名高层次人才与企事业单位签约,489家科创企业入驻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
温州,还是那个令人关注的城市,却不是原来那张面孔。
建设新兴科创平台
4月28日,12个总投资1258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温州,全力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889亿元。
创新制胜,产业为王。五年来,温州致力于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高规格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等传统支柱产业也在发生巨变。
以平台谋发展,向创新要动力。温州将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创新创业主战场,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张清单、一抓到底,不断汇聚创新人才,孵化技术项目。2021年以来,温州入选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3个,科技成果等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科学技术奖25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2家、省级首台(套)15个。其中,奔腾激光的3万千瓦大功率激光切割机床被评为国际首(台)套,实现了温州国际首(台)套零的突破。
眼下,瓯江实验室和国科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华中科大温州研究院等平台科创成果加速输出,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中国双碳科创港、国际云软件谷等平台掀起项目集聚热潮,35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多点开花……“塔尖重器”密集落地,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一个小小的创新点也可瞬间成为产业的大爆点,迅速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跳变”。
依托50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孵化,近五年温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827家增至308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3322家增至12571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领军企业创新联合体带动下,加大研发投入有了良好氛围和运行机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从1.77%提高到3.17%。
重塑体制机制优势
5月28日至29日,利用周末时间,温州市党政代表团再赴华中科技大学,表达了对校地创新合作的迫切需求。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导入高层次团队打造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入选浙江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名单。
今后五年,温州要迈上万亿GDP和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新台阶,必须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关键需要产业、科研、企业从机制上更好统筹贯通。
企业“下单”,科学家来“接单”,这是瓯海区2022年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模式,打造创新联合体平台带来的成效。按照以往,三方平台存在“单打独斗”局面,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优势,但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科研院所掌握技术,但易与市场脱节;地方政府优化服务,但产业转型困难。瓯海“创新联合体”立足三方共赢目标,加快人才、技术等高端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真正让好技术变成好产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为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
孵化,便是汇聚新动能的源生之机。温州出台大孵化集群三年行动计划,挂出路线图、作战图,不断释放创新资源集聚效应、产学研融合优势、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走进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全链条和新兴产业培育“七步法”,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针对性政策与专业服务。园区也从建设之初的2万平方米,“长”大到占地24万平方米,吸引了400多家科技型企业,成为创业创新栖息地和培育创新动能集结地。
截至目前,该科技园充分发挥企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作用,累计招引各类领军型人才42人,孵化引进规上(限上)企业4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06家,2021年园区企业总销售额达42.5亿元,较上年增长33.7%,为温州科技创新注入强劲活力。温州还提出要用好数字化改革这把“金钥匙”,加快推进体制机制重塑改革,具体包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完善人才服务场景应用。
创新温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