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求新求变,打开产业发展新格局 浙江经济持续高质量跃迁
发布时间:2022-06-18 10:46:37

GDP从4.7万亿元猛增至7.35万亿元,5年间,浙江的跃升之路振奋人心。

惊艳的速度背后,一股硬核驱动力不容忽视: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5年平均增长8.1%。

产业新面貌带出发展新气象。5年航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引擎中最响亮的轰鸣;历史一瞬,产业的嬗变成为浙江发展史上的闪光点。

98b4f8261df5d5375b7705cda11e6f32_zjrb20220618f0006v01b005.jpg

新芽——

传统产业植入新基因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贯穿过去5年的发展旋律,指引着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持续倒逼的5年。着力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浙江,不停探索如何捅破传统产业发展“天花板”。

这是不断跃迁的5年。不断冲破枷锁、创造奇迹的浙江,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再次酝酿新的飞跃。

听,那回荡在天空中的产业发展强音,是“腾笼换鸟”与“凤凰涅槃”的新篇章。浙江连续3年召开高规格大会,推进制造业发展;召开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印发《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

5年来,浙江将数字、智能、绿色植入传统产业发展基因之中——

企业变了。杭钢讲述着从“黑金刚”到“绿富美”的故事。杭州半山脚下,林立着一片由老厂房改造而来的绿色办公楼,这里曾是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紫金棒材厂房,如今已是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

园区变了。柯桥对印染产业的集约式精细化管理,演绎出“一块布”的浴火重生,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传统产业。

县域变了。长兴县通过产业迭代孕育出“俊鸟”,传统的铅蓄电池产业摇身一变成为全省各地心向往之的新能源、新制造,“天能”“超威”“吉利”,在这里展翅翱翔。

在声声号角的激励下,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迈向中高端,再次印证了“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的事实。2021年,浙江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32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8%。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势所趋,“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扑面而来,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土生土长的传统产业仍将是浙江抵御风浪、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唯有不断更新,长出新芽,才能擎得住变化,扛得起风浪。

新星——

新兴产业裂变增长

产业转型伴着阵痛,但同样带来希望。除了老树萌芽的坚韧,更有新势崛起的欣欣向荣。

以三大科创高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2021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至15.8%、62.6%、44.8%和33.3%,5年平均分别增长15.4%、10.4%、11.8%和12.1%,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

在浙江,随处能觅“数”的气息。以“数”为魂、以“数”为器,被定义为“一号工程”的数字经济厚积薄发,已成为浙江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将软实力锻造为硬实力,把数字经济发展先发优势嫁接于新制造、新产业;依水而立、白墙黛瓦的桐乡乌镇,插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翅膀,激发出无穷潜力,与互联网、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从10余家提升至以千计数。过去5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均增长13.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6.6个百分点。

在浙江,遍地是孕育希望的土壤。目前,全省已有3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完成授牌,这个旨在孵化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平台矩阵,成员已达到20个,用实际行动体现着“顶配版”产业平台的含金量。

在宁波杭州湾智能汽车新产业平台,一辆辆银白色的“极氪001”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以每两分钟一台的速度驶下流水线,这里有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影子;绍兴市里,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三大平台竞相发展,成为观察三大科创高地最直观的窗口。2021年,全省20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近60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2亿元。

在浙江,从山区到海岛都在蜕变。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中,曾经的发展洼地成为潜力十足的发展空间。武义新材料、仙居医疗器械、苍南新能源……青山不再锁门,新兴产业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打开无限想象空间。

新的动力、新的平台、新的空间,打开产业发展新局。在“十四五”规划中,浙江为产业之新注入更生动的内涵——“新星”产业群。

是“星星”的“星”,不是“兴起”的“兴”,每每为其释义,都更觉比喻精当。它们是实现新兴产业裂变增长、推动浙江建设三大科创高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是下一个5年,浙江引领发展方向、势可燎原的星星火种!

新藤——

“引进来”与“走出去”

双向奔赴

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伸展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产生更多的光合作用。如果说省内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表现彰显着浙江产业发展的厚度,那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能看到浙江产业发展的广度,能看到浙江不断生长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藤蔓。

地缘,是联动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之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外界称为“长三角之心”的三省一市“一地六县”,都成为浙江产业迈向长三角的重要链接点。

在毗邻地区,浙江布局产业园、合作区,承接、输出优质资源。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发力智能传感产业;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揭牌百日,便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个。去年5月,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给了浙江“链动”长三角的新机遇。

跳出长三角,浙江的视野望向更远的地方。“义甬舟”大通道不断西延,辐射到我国中西部;丝绸之路上的清脆驼铃声被汽笛声取代,“义新欧”如一道霓虹,横跨亚欧大陆。浙江的各色产业与造血通脉的大通道并行“走出去”,璀璨满途。

大开大合的省域战略与国家战略紧密交织,让“藤蔓”不断生长,又是什么让它们适应不同的水土茁壮成长?

正泰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辛勤耕耘,因地制宜,输送绿色发展经验和高质量产业项目;瑞典、英国、美国,一天24小时,吉利制造从未停歇,打造出一条全球化生产线;卧龙集团依托浙江“大脑”,通过海外并购让跨国梦想照进现实……

答案,就是他们。全省860万市场主体扎根本土,其中200多万名浙商在世界各地投资创业。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他们,让浙江经济成为浙江人经济,让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回共同的产业策源地——浙江。

于是我们看到一场“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奔赴。5年来,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桥梁,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18亿美元,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累计441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累计768亿美元。

传统的蝶变,新星的潜力,版图的扩张,产业之新折射出发展之势。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5年,看产业又将驱动浙江这艘7万亿元体量的巨轮,驶出怎样精彩的航迹!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王世琪   编辑:郑海云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