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绿色,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浙江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2-06-18 10:46:37

以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浙江孜孜不倦。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五年里,绿色浙江的风采,闪耀在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里,闪耀在全国首个生态省的金字招牌里。探索没有止境,浙江不断拓展“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内涵,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范式,厚植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鲜明底色,绿色正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fe26284096b26509b6b57b5d8114d0ed_zjrb20220618f0008v01b006.jpg

全域大花园

今日之浙江,俨然一座大花园。

有这样一道风景被大家赞不绝口:鲜艳的月季花簇拥在高架上,盛开于街道旁,这个因一路繁花相伴而被网友称为“一座走花路上班的城市”,正是杭州。

惬意风景的背后,是浙江对美好宜居环境持之以恒的追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加码下,生态环境的每一处肌理都不会被放过。

2021年,浙江空气质量、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国家地表水考核进位5名,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0年提升……

从城到乡,由山至海,移步成景,处处惊喜,全域大花园形象初显。

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外的赞誉。2018年,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这是“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2019年,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为我国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浙江经验”。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要“外修”,还要“内养”,这样才能散发出由内而外的魅力。

站在全国首个生态省的新起点,浙江目光长远而笃定。2020年,随着《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发布,美丽浙江建设新征程由此开启。

从环境治理到生态保护和修复,表面看是浙江保护生态的手法更细腻,往深层次说是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更高境界。

翻看地图,钱塘江、运河、瓯江等八大水系自北向南蜿蜒,成为浙江钟灵毓秀的生命之脉。以此为描摹对象,2021年9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加强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趋好,浙江大地上的生物“朋友圈”热闹了起来,在“世界动物活化石”金斑喙凤蝶、中华斑羚、中华穿山甲等的身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油然而生。

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止境。如今,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途上,浙江又提出提升良好环境普惠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两山”转化路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在浙江比比皆是。

这个“五一”假期,安吉县天子湖镇的松林湖营地,一“帐”难求。凭借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环湖的松树林成为周边游客的热门首选地。“两山”转化的“财富密码”,在这片土地生根。

不只是乡村,在浙江山水之间,好生态向着绿色产业转化,崛起势头正猛。

59353182,这是“丽水山泉”商标申请的注册号,同时意味着,丽水“山”字系区域品牌版图中又添上重量级一块,填补了丽水水产业的空白。就这样,一瓶350毫升的精品款“丽水山泉”,打开了水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也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不少地方尝到了“两山”转化的果实,但对浙江来说,让生态优势进一步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更重要的目标。在不断激活生态产品价值中,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已然变宽——

GEP,这一新鲜的名词,已给浙江的山水林田湖草,施以新魔法。

2020年10月,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散落在山间的自然资源,成了可以“明码标价”的新宝贝。

沿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这条路,安吉发挥想象,建立生态资源交易平台,让碎片化的生态资源高水平变现,进一步把金山银山做大。

推动“两山”转化,需要地方探索,也需要制度保障。今年,《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发布,这是浙江出台的首份推动“两山”转化的纲领性文件。今后,浙江将成为“两山”转化更活跃的热土,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全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省域范例。

浙江正生动地演绎着“绿能生金”的故事,沉睡的生态资源,有了别样的价值。

绿色新基因

仿佛一阵春风吹过,浙江大地上,一个个绿色转型项目、产业正拔节生长。

杭州富春江南岸,曾经烟囱林立,是造纸产业集聚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富春湾新城。“最宜居的地方会有人来,有人来的地方就会有产业,产业起来了人就发展了。”杭州富春湾新城规划参与者、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副理事长魏李鹏说。

富春湾新城的发展逻辑,搭准了浙江绿色发展的脉搏。在浙江,绿色不光是生态底色,更是发展底色。

夜幕降临,“大莲花”在钱塘江畔点亮,熠熠生辉。眼下,杭州亚运场馆已全部建成,并在亚运史上首次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

这透露出浙江的绿色雄心:正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浙江,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我省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55万千瓦,装机容量占比提高28.6个百分点。

一度电、一单位碳排放如何发挥更大的效益?浙江思考的是,如何以精细化管理,实现发展的“碳均论英雄”。

一批基层实践竞相涌现:衢州“碳账户”、湖州“碳效码”、杭州“双碳大脑”……为全社会减碳降耗注入动力。

与此同时,一股“让企业自‘上线’之日起就是绿色的”风气,延伸到了产业。

去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1635家重点企业“碳账户”,开展九大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同时严格规范“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否决“两高”项目环评文件39个。

严格的准入门槛,为浙江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基因。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其中,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3.7%和3.1%,而单位增加值能耗则分别下降6.7%和6.9%。

“双碳”之下,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绿色变革正在绘就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2月,浙江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浙江的绿色低碳发展找准立足点、定下时间表。

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呈现新的变化,不变的是,浙江的那一抹绿。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郑亚丽 胡静漪   编辑:郑海云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