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民生答卷,托起美好生活——我省持续保障与改善民生综述
发布时间:2022-06-18 10:46:37

“民生”二字,宏大而抽象,只有落到生活的细微处,方能触摸它的真实纹理和人本质地,感受由内而外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站在时间的节点驻足回望——五年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百姓需求,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缩小公共服务差距,真心诚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是愿景,更是行动。

173981bdc4be964c96a075285527b758_zjrb20220618f0012v02b006.jpg

关键时刻

织密民生“保障网”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群众生活难免遇到新难题、新挑战。

越是关键时刻,越考验民生保障。一点一滴,照出为民之道。

我们看到了浙江速度——2020年初,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省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大事,一手抓民生“关键小事”,数十万名机关干部下沉乡镇、村社、企业开展“三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率先发布保障生活保供类电商及快递企业正常运行的紧急通知等。

我们看到了浙江温度——去年底以来,疫情持续多点散发,“浙里救”、融媒战“疫”求助平台等24小时响应,接受咨询求助;在嘉兴,党员干部组建“管家跑腿团”,包楼联户,织起生活物资配送保障网;在金华,绿色通道迅速开通,确保孕产妇、重病患者等及时就医……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尽最大努力善待每一位百姓。

五年间,时光的列车,载动沉甸甸的收获——

就业总体平稳。这五年,浙江持续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着力打造浙里好创业、无欠薪省份等标志性成果。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2.4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9万人,民众奔富有了更强动能。

扶持更加精准。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生计。关键时刻,浙江连续发布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等意见。从减税免租,到用工稳岗,为近900万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

兜底更加有力。五年来,浙江各地低保年标准先后突破1万元大关,更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市、区)域范围内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随着民政、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不断贯通,大救助信息系统上线使用,努力不让任何一人、任何一户掉队。

数据无言,却最具说服力。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1年、37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差距缩小,成为美好生活明亮底色。

基本单元

画出幸福美好生活

惠民利民政策不断,民生保障真实可感。不过,外部发展环境多变,内部改革压力叠加。有人忧虑,民生事业是否受影响,也有人担心,投入会否削减。

这份答案,写在浙江人民心间——

自2004年率全国之先,探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至今,浙江每年都着眼群众“急难愁盼”,办好10方面民生实事。从安居到社保,从医疗到养老,绘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

今年伊始,直面新需求、回应新期待,省委、省政府又系统谋划“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其中,就包含“民生保障政策包”,确保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让发展更有温度。

“我70岁了,就想住进舒服的小区,过上舒心的生活。”湖州市吴兴区红树湾社区居民尹玲玲的一番话,讲出城乡居民共同心声。

今年初,红树湾实施旧改,一跃从“周边什么都没有”的城郊小区,变为百姓健身房、卫生服务站等一应俱全的现代社区。每天,和邻居一起下棋、跳舞、看书,尹玲玲的新生活有滋有味。

民生之大,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就是千家万户的事。在农村,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在城市,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此外,还推出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探索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新模式……五年来,从“住有所居”,到“浙里安居”,民生改善,有目共睹。

迈入新征程,一个个城乡社区有了新使命,成为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当前,以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浙江正推动社区现代化建设,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一老一小”,牵动每一户家庭。在“浙”里,幸福养老体系、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体系大力发展,从日间照料,到康复护理,再到托幼托育,“一老一小”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口袋”鼓起来,“脑袋”也得富起来。以文化礼堂、城市书房打造,以及“志愿浙江”“浙江有礼”等品牌构建为载体,浙江奏响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奏曲。眼下,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万余家,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城乡生活更显品质。

不论形势如何变化,怀着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不变追求,民生领域暖意融融,幸福图景渐次铺展。

重要领域

跑出普惠提质加速度

乐清市淡溪镇梅岙村,距市区车程半小时。对每月都要检查、配药的慢病患者张大伯来说,这就是一段“颠簸路”“折腾路”。

但现在,浙江“医共体”和“浙医互认”平台建设,解决了他的烦恼。家门口做好的心电图,20公里外的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能实时看到、诊断开方。第二天,药就配送到了张大伯手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为人民谋幸福,绝不是一句空话,就体现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上,就是要聚焦重点领域,跑出民生建设加速度。

这是一张健康促进图——五年来,通过“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底,全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

这是一条教育普惠路——从城到乡,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浙江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仅2021年,全省新改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13所、新改扩建中小学116所,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

伴随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升,除了“有没有”,老百姓还看重“好不好”,关心公共服务能否更优质、更均衡。于是,我们看到,因为“教共体”建设,城乡学校结对,短短一年多,优质教育资源“沉”到1000多所乡村小学和初中,点亮更多孩子未来。我们见证,1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市、区),纵使山高水长,健康服务也能走到“最后一公里”。

兜“老事”、解“烦事”、创“新事”,越来越多人实实在在享受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当下,浙江更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谋划推出一批数字社会场景应用,打造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

点点手机,办理“出生一件事”;足不出户,办好“入学一件事”;人在村里,和社区居民一起“云”看演出……一个个场景,让民生服务更精准、更贴心,凝结成浙江人民的幸福密码。

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面向未来,浙江正在倾力塑造新变革,推动社会事业持续进步。相信下一个五年,会有更多笑容绽放在人们脸上,有更多温暖流进人们心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沈晶晶 李攀   编辑:郑海云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