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浙师大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施俊天代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发布时间:2022-06-19 10:57:45

临近毕业季,浙师大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施俊天更忙了。不过,每晚他都会留出一些时间,将当日收集的师生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归纳。

这个习惯得从省党代会代表这一新身份说起。“为教育‘发声’,就得结合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高校代表,施俊天想借此机会,广泛收集意见,将高校的声音带到省党代会,多角度深层次探讨高校人才培养如何能与地方发展更好地实现互融共促。

翻开施俊天的笔记本,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被分为学科发展、课堂教学以及就业三大类。针对这些意见建议,他逐个写下相关的教育政策,同时还关联起当下的发展热点,乡村振兴、乡贤回归、共同富裕等内容,都出现在了他的笔记本上。

今年,浙师大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计划新增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方向分为数字艺术与信息设计、乡村环境艺术设计、文创产品系统设计。施俊天表示,针对培养符合新时代浙江文化产业发展高层次、应用类设计人才,学院已经有了多年探索,但他还是想在省党代会时听听多方意见,不仅带去校园的声音,更带回会上的声音。

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施俊天都格外注重“应用”二字。“学科研究方向贴合社会发展,不代表教出的学生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施俊天告诉记者,想要为高校教育“发声”,光收集意见建议还不够,还需加上身体力行。

早在2006年,施俊天就开始带着学生参与乡村改造。“乡村的历史背景、建筑材料、生态环境、百姓习惯、产业发展等内容,都是我们在开始改造前需要了解的。”施俊天翻开电脑,里面保存着金华60多个村庄的改造提升方案,“每个村都有个性化的专属方案,符合村民生活实际需求,才能取得超预期的效果。”施俊天多次强调,他们的学科更偏向应用型,学生的论文也应写在大地上,而一个个乡村改造项目就是学生最好的“毕业论文”。

“我很喜欢‘生长’这个词语。这是内生的机制,也是自然法则。”施俊天认为,教育亦是如此,法则不会变,但教育发展方向应紧跟时代潮流。“相信这个笔记本,带回来的时候会写满干货。”施俊天表示,省党代会将是他充电学习的好机会。对于参加省党代会,施俊天定了个小目标:会议期间做好笔记、深入学习、领会精神;会议之后,他将第一时间成为宣讲员,结合教学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方式,将省党代会精神传达给校内、院内师生。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徐子渊   编辑:高婷婷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