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五年,浙江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通过采访浙江发展浪潮中一个个普通奋斗者的故事,多维度描绘“浙”五年的壮美画卷。
今天继续聚焦制造业,接下来我们聆听到的是省党代会代表、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技术能手、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培训师刘克敏的奋斗故事。
都市快报报道 6月的杭州,室外气温能达到30℃,密闭的车间里更加闷热潮湿,在焊枪2300℃的烈焰炙烤下,周围最高温度接近70℃。
耳边是机器嘈杂的轰鸣,刘克敏感到汗水正顺着安全帽从脸上滑落,她左手举着防护面罩,右手稳稳握住焊枪,刹那间火花四溅,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这是刘克敏20多年工作的日常,也让她练就了一手在钢板上“绣花”的硬功夫,成为农民工中的“技术尖兵”。
可她从没想过,自己会一辈子从事电焊,更不承想自己会如此热爱这份事业。
身高1米55却成了一名“女焊工”
她穿的袜子一年四季都带洞
初见刘克敏,有点不太敢相信,她身高只有1米55,在巨大的钢结构和一排个子高大男人中显得不太相称。但作为杭萧钢构的第一位“女焊工”,她比车间里的大部分焊工都更有经验。
刘克敏做过油漆工,为了多赚点钱,让自己生活好一点,1995年,17岁的她到了江阴船厂学焊工。
焊接的过程中,烫到皮肤,刺伤眼睛是常事。刘克敏说,火星溅到身上,也不能走动,只能在原地等温度慢慢冷却下来,否则伤势可能蔓延,被有毒合金元素的火星烫伤过后皮肤会发炎,久的话要一两个月才好。
由于做焊接时经常蹲着,火星还会从裤脚钻到鞋里。刘克敏说,脚是烫得最多的。“因为袜子老被烫坏,就干脆不换了,所以我们穿的袜子,一年四季都是带洞洞的。”
带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刘克敏从一线工人成长为了一名高级技师。
面对质疑她以柔克“钢”
焊接产品合格率达98%
在这个99%都是男性的行业中,刘克敏还是会面对异样的目光。
要做电焊,最先要过的是体力关,不仅搬得动重达20公斤的焊丝,还得在焊接过程中拿稳防护面罩和焊枪。刘克敏个头娇小,但搬起重物来一点也不含糊。
她说,个子高矮其实不影响焊接操作,但是个子矮小,看着力气也小,别人就会质疑你的能力。“不能因为自己是女的就被保护起来。在这个岗位上,一定要靠自己独立,工作才能干得长久。”
杭萧钢构近300名电焊工,绝大多数是男性。刘克敏觉得,在技术方面,男性和女性没什么区别。而且,女性可能更细心,更有耐心。
这份细心也帮助她突破了许多难题。刘克敏能根据电焊时的声音是否柔和、顺耳,判断送丝速度的快慢、电流电压值的大概范围。
焊接作为钢结构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问题,小则影响构件的使用寿命,大则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都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刘克敏时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可能在每一个构件上都做到完美。”
经她手焊接的产品,合格率高达98%。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州世纪中心(杭州之门)等一批大型钢结构样板工程,也都有她的参与建造。
焊接工艺还是需要技术经验支撑
职业教育需要更多“新鲜血液”
工业是萧山的立区之本。作为国内钢结构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杭萧钢构是萧山工业的缩影,也是杭州乃至浙江的骄傲。
萧山工业起步早,民营经济发达,孕育了21万家市场主体,诞生了2家世界500强、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形成了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
工业化发展最需要人才。刘克敏注意到,近年来年轻人选择从事电焊的很少。70后、80后是主力军,90后大概占了10%,而00后几乎没有。“一方面电焊行业比较辛苦,又属于重工业,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和孩子对于这份工作也存在偏见。”
在刘克敏看来,电焊工这个职业永远不会过时。“虽然现在有工业机器人,但焊接工艺还是需要技术经验支撑,机器代替不了人。”
作为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刘克敏特别关注职业技能教育的培养,她希望能让年轻人看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让他们对职业教育更有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