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2年1月17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三个争先”,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新篇
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在全国首创成立省委社会建设委员会。推进机制不断完善。编制重点任务、突破性抓手、重大改革、典型案例等“四张清单”。各项改革政策加快落地。15个国家部委(单位)出台专项支持政策。40余家省级部门出台配套落实政策。启动首批28个共同富裕试点建设。
(二)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韧性增强
GDP稳步增长。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73516亿元、增长8.5%,增速好于全国、领先东部。三次产业稳步提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10.2%、7.6%。三大需求稳中提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出口占全国份额为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三大收入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0%,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4%(1-11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各项贷款余额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全国第一。
(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联动推进
创新强省建设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10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形成101项进口替代成果。新增两院院士5名。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提升。获批全国首个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宁波舟山港集团获得中国质量奖。市场主体全面升级。为企业减负超2500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100家,培育单项冠军35家。
(四)改革攻坚和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数字化改革体系化规范化推进。建成上线“七张问题清单”“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浙江外卖在线”等一批重大应用。省市县三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面上线。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深入实施。我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全面实施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改革。实施信用“531X”工程2.0版。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煤电和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形成有涨有跌的市场机制。管道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和管网代输合计气量85.7亿方。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迭代推进“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建设。“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904列。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第3个3000万标准箱超级大港。外贸外资保持稳定。新增世界500强和跨国龙头企业项目20个。实际使用外资18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五)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大力推进
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实施。积极推动10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进首批11个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印发实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嘉湖片区实施方案。粮食安全保障持续强化。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112.5万亩。新时代美丽乡村高水平建设。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启动首批1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和100个未来乡村建设。乡村集成改革持续深化。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0个。
(六)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共同筹备召开2021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24项一体化协同事项深入推进。大湾区能级不断提升。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数量从1059个整合至134个。公布首批7个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大花园建设不断迭代。发布首批8大类16个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大通道建设扩面提质。建成杭台高铁、金台铁路、杭海城际、杭绍城际、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一批项目,新增铁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630公里。大都市区各项行动取得实效。印发实施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海洋强省建设持续推进。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若干意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召开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构建“1+2+26+N”政策体系。新签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369个,到位资金460亿元。对口工作统筹推进。安排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援助资金共计62亿元。
(七)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深化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推进。印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低(零)碳试点示范建设。“两高”项目整治力度加大。开展“两高”项目清理整治、“两高”项目专项审计、能耗双控专项督查。提高新上产业项目能效准入标准,优化省市节能审查职权。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4%。完成1460个工业废气治理项目。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5.2%。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印发实施浙江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深入开展。两山转化机制持续优化。36个试点县率先开展GEP核算工作。全面推进湖州、衢州、丽水“两山银行”试点全覆盖。
(八)文化浙江建设扎实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完成送书下乡150万册、送戏下乡2万场任务,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026家。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之江文化中心等文化地标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成功承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场会,扎实推进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浙东运河文化园等重点标志性项目建设。培育“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品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人数居各省(区、市)首位。
(九)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持续加强
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22.4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9万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省新(改扩)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13所。制定实施“双减”工作方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正式落地,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挂牌运行。我省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数列全国第一。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1万元以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5个,新增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65家。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4万套。平安浙江建设不断深化。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9%、11.2%。
(十)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省“4+1”重大项目、“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7%、129%。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全要素精准直达最优项目机制。要素保障持续加强。预支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近2万亩。争取到财政部下达专项债券额度223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60.18亿元。
二、2022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
(一)指标体系设置上,一是与“十四五”规划衔接。二是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衔接。三是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衔接。四是与国家和我省历年计划指标衔接。
(二)目标体系设置上,主要考虑四方面:一是适当高于“十四五”期间的年均增速目标。二是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保持一致。三是充分体现我省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四是体现稳定预期的要求。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202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
三、2022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议
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疫苗接种,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强化平战结合,完善以精密智控平台为手段的指挥决策、“三责”联动、快响激活、“五快”循环落实、“三情”联动、分阶段清零等六大机制,确保防控体系适应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需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总牵引,必须牢牢把握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的要求,必须切实增强“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实施精准降本减负举措。全面落实国家组合式减税降费措施,推动各项政策直达企业,全年为企业减负3000亿元。二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争小微企业首贷户增加8万户。推动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迭代提升信用“531X”工程。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平台企业合规治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二)着力稳投资促消费
一是实施优结构、扩投资“1+9”行动。深化投资“赛马”激励机制。抓紧抓实省“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省重点建设项目等。组织抓好省主导重大项目等6张清单。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常态化储备,组织申报、管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二是全面促进消费恢复。制定实施扩大内需行动方案。制定实施促进消费十件实事。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三是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累计建成11个左右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和33个左右冷链物流园区。持续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三)着力深化制度创新
一是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围绕党建统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和基层治理等五大系统,迭代完善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二是扎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健全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困难群体帮扶等机制,全面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全面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杭州宁波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四是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改革。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市场化电量比例80%以上。五是深化其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深化生态保护和补偿制度改革。
(四)着力提升开放水平
一是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抢抓RCEP生效实施契机,加快发展贸易型总部。抓好外资项目招大引强工作。二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实施“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义新欧”中欧班列全年开行超过2000列。加快储运基地建设。三是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强化舟山、宁波、杭州、金义四个片区联动发展。
(五)着力增强产业创新力
一是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完成10大省实验室建设布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新增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5个。二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以上。新增“未来工厂”15家、智能工厂150家。办好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三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培育“新星”产业群20个左右。新培育提升隐形冠军60家、单项冠军20家、雄鹰企业10家。
(六)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力筹备2022年主要领导座谈会。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二是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5个以上。三是纵深推进大通道建设。力争通苏嘉甬、甬舟铁路、甬金衢上高速公路金华段、嘉兴机场等项目开工;确保湖杭铁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四是加快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做强“一县一业”。力争26个“产业飞地”全部启动建设。滚动推进山海协作产业项目300个,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五是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推进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建设。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六是推动对口工作“出成果、出亮点、出模式”。持续擦亮产业协作、数字化转型、文化交流、消费帮扶、援派铁军等金名片。
(七)着力提升城乡融合水平
一是全面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实施“双城记”八大专项行动。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10个国家示范县建设。积极打造特色小镇升级版。高标准推进小城市培育、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嘉湖片区体制机制建设。印发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谋划推进一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试点。三是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510万亩。新建成50个城市风貌样板区、30个县域风貌样板区、40个未来社区、200个未来乡村。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
(八)着力提速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GEP核算及成果应用。力争实现山区26县“两山银行”全覆盖。二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启动700万千瓦清洁火电、1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确保电量供给5800亿千瓦时以上,落实外来电1800亿千瓦时。三是推动能耗双控达标见效。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实施办法。落实新建或改扩建产业项目0.52吨标准煤/万元能效准入标准。组织一批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四是提档升级大花园建设。启动第二批示范县验收命名。打造一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建设一批花园邻里中心。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面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九)着力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以高质量就业促增收。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万人。二是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00所、公办幼儿园100所。巩固扩大“双减”成果。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中心,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是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深入推进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做大做强之江文化产业带。打造2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深化“浙江有礼”“最美浙江人”品牌培育。四是高标准加强民生保障。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新增参保数200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1.1万元以上。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2人。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五是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确保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提高重大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十)着力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一是打造一流赛事环境。高标准完成亚运赛训场馆建设任务,扎实做好亚运村建设和管理运营。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等重点工程建设。三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实现“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办会目标。推进全民健身,加强体育强省建设。
在做好以上十方面工作的同时,要把确保一季度“开门稳”“开门好”作为重中之重。出台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减负强企、科技创新、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民生保障“五大政策包”和财政、自然资源、金融、能源“四张要素清单”,扩需求、强供给、稳预期,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四、抓好省“4+1”重大项目建设
(一)项目安排
安排省“4+1”重大项目843个,年度计划投资10972亿元,约占2022年全省投资任务的三分之一。其中,交通重大项目121个,年度计划投资2267亿元;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重大项目154个,年度计划投资5018亿元;高新技术重大项目568个,年度计划投资3687亿元。
(二)完善推进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重大项目提速增效。新建项目开工率实现“一季度38%、上半年63%、前三季度85%”的目标。二是强化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对省“4+1”重大项目的土地、能耗、资金等需求,应保尽保。三是强化最优投资环境营造。全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深化投融资创新,提升投资项目审批和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