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三生绿意踏春来
发布时间:2022-06-05 06:10:57

杭州日报讯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沿着绿堤、福堤一路察看,就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提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成为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的行动总纲。两年来,杭州一直为写好这份答卷挥毫泼墨、奋笔疾书,全力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

眼下的杭州,刚刚进入夏天,西溪湿地已美如画。在西溪虾龙滩,5000平方米的马鞭草迎来最佳观赏期,紫色花海随风波动,浪漫迷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一场围绕“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探索与实践,正在这人民共享的绿意空间之中如火如荼地展开。西溪湿地正以实际行动,奋楫争先,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护碧波十里,迎百鸟来栖

“我从西溪湿地建园开始就来这里拍鸟了。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动植物与昆虫种类越来越丰富,鸟类比刚开始那会儿多了100多种,还有很多珍稀品种,这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迎着晨曦,鸟类摄影爱好者俞肖剑早早来到西溪湿地的莲花滩观鸟区,寻觅了一个好机位。拍了几十年的鸟,他对西溪湿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其实鸟和人一样,哪里住得舒服安全,就愿意在哪里安家。你看,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到西溪湿地居住,就是因为这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前段时间,我还在这里拍到了朱鹮,真是太难得了。”

与俞肖剑一样,2005年第一批入职西溪湿地的原住民沈国荣,也有相同的感受。长年“行走”于水上,他迎来送往各地游客的同时,也见证着西溪一点一滴的变化。“原来的水哪有这么清。”沈国荣划着摇橹船回忆道,“那时划船就能闻到水里一股味道,现在到处都是花香,与自然更近了,每天工作都是一种享受。”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

为了守护好这一方碧水,这万顷绿意,近两年,管委会积极推进珊瑚沙生态补水入城水质提升项目和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等综合治理工程。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湿地的污水管网系统,优化闸站自动化调控水平,提升游览核心区的池塘水质。

“结合珊瑚沙补水入城的生态补水效益,西溪湿地的整体水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琳说。数据显示,近两年,西溪湿地整体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现在部分核心区域可达Ⅱ类。

如今漫步西溪湿地,“一曲溪流一曲烟”已成为其真实写照,自然与人文通过西溪之水互相交融,勾画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复自然之貌,享绿意空间

“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两年前,观光电瓶车驾驶员蒋晨杰载着总书记一行考察西溪湿地。

两年来,蒋晨杰越来越感觉到,西溪湿地这片绿意空间在不断舒展,“现在东西两个园区已经连接起来了,西溪湿地的电瓶车线路也全部贯通了。平时我经常听到游客说,游玩体验感更好了,也更便捷了。”

2020年6月,西湖西溪正式“合璧”,陆续实现了“一张票通游”“一艘船通航”“一条路线通行”“一辆电瓶车通达”“一路数字公交通联”等,将总书记的要求一步步落细落实。

同时,坚持“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两年前总书记来时走过的绿堤,已于2020年10月29日向公众免票开放。同时,西溪湿地免票区域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79平方公里。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还景于民,共享空间。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如今西溪湿地正继续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科学保护之下,持续加速一体化进程,坚持惠民利民目标不动摇,通过推动“双西绿道”“环西溪绿道”等惠民举措,真正打造属于人民共享的绿意空间。

传一方技艺,创精神共富

“西溪小花篮已经有150多年历史,我从6岁起就跟着奶奶一起学习编花篮。”一捻一挑,竹篾在指尖上下翻飞,在谈话间,“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洪立萍就将一只小巧可爱的西溪小花篮编织好了。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时,途经非遗文化展示摊位,他上前观摩,并鼓励大家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这给了洪立萍莫大的鼓舞。两年来,她不断创新小花篮样式,如竹编口罩、竹编风铃等等。同时,还在自己店铺二楼,开设了一个竹编学习基地,传承这门手艺。

与她一样,如今许多老西溪人都留在了西溪湿地,为这里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西溪员工中有70%是原住民,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西溪有着深厚的感情,很多游客说,听着他们一口本塘话介绍西溪,感觉特别接地气。”

西溪湿地农渔产业部总监蒋国明说,如今西溪湿地各个季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已经成功打造成了特色品牌产品。“大家的收入提高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精神也越来越富足。对这一方水土,祖辈留下来的家园,都充满了自豪与满足。我们都希望通过努力,将西溪的文化带给更多的客人。”

这几天正值端午小长假,以“弘扬西溪湿地文化历史、民俗非遗”为主题的江南美学浸润实景大戏《今夕共西溪》正式推出了日间版。在灯光、舞美、音乐的配合下,西溪湿地美轮美奂,正“动情”地讲述着一个叫传承的故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编辑:管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