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萧山:“三问”民生 共富同行
发布时间:2023-02-03 11:55:00

2月2日,萧山区“两会”落下帷幕,备受关注的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新鲜出炉。从多渠道征集、多轮讨论到正式出炉,民生实事承载了200万萧山人的民意分量。

如何真正读懂它?从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叙述背景看,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共同富裕。

2023年,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的新征程上,萧山将办好“三件大事”,坚决打好经济翻身仗、全力保障亚运攻坚战和带头走好基层共富路。而共富这件“关键事”,就是“民生工程”的最好展示,用心用情、富民惠民,更是共富的“流量密码”。

近年来,萧山已连续多年财政支出七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拉高标杆,提高标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当然,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唯有一年接着一年干,富民惠民的普及面才会越来越广。我们也将从均衡性、感受度、全周期等三个层面问答,读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共富图谱。

一问

如何缩小“三大差距”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一场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三大差距”可谓共同富裕路上一座必须翻越的大山。

2022年9月,杭州时代大道全线通车,开创了萧山南部“大道时代”,从杭州主城区到戴村、临浦、河上等乡村旅游重镇,只要短短30分钟。跨越“时间的大山”后,曾经的发展薄弱区也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随着临浦快速路、彩虹快速路东延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萧山的东与南将再次被“拉近” 。在“22688”交通大会战成果基础上,萧山将深入实施综合交通“补链强链”,进一步畅通微循环、打通大动脉,加快优质资源向东片南片延伸,“东、中、南”间的区域差距将被“新时空”进一步缩小。

新一年,萧山将聚焦“均衡性” ,全力缩小“三大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上,公共服务普惠优质共享是一道“快解题”。萧山将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进一步聚焦“一老一小”,加快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公共资源向乡村基层倾斜。

而收入差距的缩小更多表现在“能级提升”。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力建设南部生态先行示范区,推进13个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千方百计拓展收入来源和可持续增长机制,真正推动南部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经济胜势、发展胜势。今年一项硬任务就是100%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都达到120万元以上。针对个人,核心依然是提升“个人能级”,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等,提升整体市民素养,为促进就业创业提供实现路径。

二问

如何让“造生活”触手可及

对萧山来讲,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共富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点,是全域推进现代社区建设。

今年,萧山要启动美丽乡村20个提升村、18个示范村建设;完成未来社区建设4个,完成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4个,完成未来乡村建设14个;新启动150幢、3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等。

这不是简单“造房子”,而是“造生活”,让群众在感受身边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典型场景中,不断提升对城乡现代社区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比如“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社)”已入选省数字社会“最佳应用”。

文化的“软实力”无疑是共富“造生活”的“硬支撑”。区“两会”召开期间,萧山区政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晚会上,由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派驻河上的文化管家创作的舞蹈《紫霞灯 女儿心》博得重重喝彩。河上镇紫霞村河灯已延续了200多年历史,是萧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盏盏河灯寄托着祝福,载着心愿,祈福风调雨顺,带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漂向远方。当“非遗”被搬上舞台,又将是新生命的开始。

今年,萧山将深入推广“文化管家”等普惠式公共文化服务举措,推动文艺服务从“外援式”向“内生式”,从“送文化”向“产文化”,从“引品牌”向“创品牌”转变,释放乡村振兴的文化因子,从而实现乡村群众的精神共富。据悉,今年萧山将新建10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管家社会服务村(社区)覆盖率达到75%。

三问

如何让“微笑曲线”更饱满

从公布的十件民生实事看,“一老一小”占据半壁江山,足见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而“特殊”就体现在人口结构上。作为全省人口第一区,萧山已进入老龄社会,全区6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并且老龄化率还在快速增长;同时,目前萧山仅0到3岁婴幼儿就有4.1万人,托育压力进一步凸显。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微笑曲线”。近年来萧山持续聚焦“一老一小”工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升级、人才体系不断优化,但仍然存在集成落地难、服务能级不高等短板。

接下来,萧山将以“一老一小”工程为关键抓手,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需求,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实际问题,提质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围绕“幼有所育”,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出生缺陷干预力度。

围绕“学有所教”,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实施新一轮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青少年镇街分宫建设,把“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开到更多家庭身边。

围绕“病有所医”,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实施新时代区级强院建设,健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浙大二院总部、区二医院迁建等项目。

围绕“老有所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适老化改造和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享”跃迁。

从教育助学到养老服务,从婴幼照护到帮困助残,从医疗健康到住有安居,从交通出行到全域共富,为美好生活托底……新一年萧山老百姓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将越来越坚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方亮 毛越 张文杰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