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三个“关键词”,释放发展新信号
发布时间:2023-01-13 11:35:00

新年第一天,高新区(滨江)率先发布“抢抓先机拼经济 稳中求进开门红”政策32条,接着,由区委书记带队,先后赴江北产业园以及多家企业园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面对面送政策,聆听企业心声,协调解决困难。政策先人一步,服务精准上门,“动”起来、“忙”起来的背后,高新区(滨江)马不停蹄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作为入围“两千亿元俱乐部”的成员,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新区(滨江)在2022年依旧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不仅握紧了“两千亿区”入场券,在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创新指数、亩均效益、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综合指数的排名上,持续保持浙江省第一。

稳 握住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4个“152”省市县长工程实现100%全年落地,区内投资首次突破300亿元……这是高新区(滨江)加大投资“马力”交出的成绩单。2022年,高新区(滨江)以重大项目推进,为该区经济发展之稳提供强支撑。

签约建设重大项目,既是高新区(滨江)构建高新特色产业体系的长远考量,也折射了该区牢牢握住高质量发展“主动权”的决心。比如,在第三季度集中开工签约项目中,矽力杰与中恒电气合作的基站通信电源合作项目、士兰微与零跑科技合作的车用控制及驱动芯片开发及应用项目,就是该区加速“两链”深度融合,链动发展的成果。

据悉,2022年,高新区(滨江)有12个项目竣工,13个产业项目完成落点,13个产业项目供地,10个项目开工,供地项目在数量、工业占比和供地总面积上均实现倍增。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主力军。

在经济这片热带雨林中,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要有代表发展潜力的“小树苗”,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经济防风险的能力,而在高新区(滨江)累计认定国家单项冠军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省专精特新企业73家,均居全市首位。

而就在前不久,2022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榜单发布,高新区(滨江)以54家企业上榜,位列全省首位。

如果把一个个企业奋力攀爬的坐标连成线,高新区(滨江)发展之“稳”更加清晰: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引进各类人才总量等指标保持全市第一。

而为了让这片热带雨林更具生命力,过去一年,高新区(滨江)率先推出56项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年兑现惠企产业资金46.9亿元,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政策68亿元。

进 下好抢抓机遇“先手棋”

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是高新区(滨江)经济稳进前行的关键因素。

去年,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连串的表彰名单,彰显高新区(滨江)的产业竞争力:连续三年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首批认定的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数均列全省第一,分别占全省75%、25%、41%;该区获省政府数字经济督查激励县(市、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在数字经济赛道上,谁能够持续创新,谁就掌握了弯道超车、保持领先的原动力。如何求进?高新区(滨江)瞄准基础创新,持续做大做强“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去年6月,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之一白马湖实验室正式揭牌;下半年,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白马湖院区正式启用,这意味着一个个人才“蓄水池”、实现从“0到1”自主创新的“强磁场”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在高新区(滨江)拔地而起。

一个个着眼于未来的创新布局正加速形成,2022年,全省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芯片全要素监测分析实验室和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功落点,全区新增市级研发中心67家。

得益于高能级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动能持续迸发,去年,高新区(滨江)再次夺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鼎”,29项成果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新增省级创新联合体3家,推荐上报尖兵领雁项目61项,列全省第一。

快 谋划开好局的“新路径”

目光放远,连续两年稳进“两千亿区”的高新区(滨江),已经有了下一步规划。

去年12月31日,高新区(滨江)提出以 “两个天堂”生动实践奋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围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该区提出了“四高”要求——高标准推进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效能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和高品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这份“行动指南”中,高新区(滨江)的信心与雄心跃然纸上。比如,主动抢抓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机遇,进一步向白马湖、回龙庵山区域集聚高端创新平台,融合生态、文化、科创资源,实现创新、产业、生活无缝衔接,打通“原始创新最初一公里”和“产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全力建设“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

一流营商环境是高新区(滨江)的金字招牌,眼下,“抢抓先机拼经济 稳中求进开门红”政策32条正加快落地,未来,该区还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全力做好营商要素保障,积极创造更为高效便利的服务供给,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全面构建立足滨江、面向全球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创业环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孟娇 宋桔丽 肖鳕桐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