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第一城”的定位 保持“知不足”的清醒
“数字经济”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作为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之一,“数字之城”的美誉,杭州当之无愧。
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这是先行者应有的自信与担当。
昨天下午,杭州市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提出要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站在数字文明的时代风口,锚定“第一城”的定位,保持“知不足”的清醒,杭州喊出了“再攀登”的口号。
何来“重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的技术不断持续创造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之后,首个召开的“一号工程”大会就是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足见重视程度。
大会上,省委书记易炼红指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就是要激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抢占新赛道,把先发优势转变为带头领跑的持久优势,打造强劲活跃的新增长极。
说到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杭州很有发言权。
杭州是浙江数字经济核心城市。到今天,“数字经济之城”“互联网之都”的称号都还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中。
“先发优势”来自于抢先布局。早在2003年,杭州就确立了“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的发展目标。
2018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达到10824亿元。在这一年,杭州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
此后,2019年至2021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69%、13.49%,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
而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年1月至11月,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从此前同期的两位数降至3.5%。
虽然有着疫情、国际冲突等超预期宏观因素的影响,但也说明,杭州的数字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
“软强硬弱”
是杭州的痛点、堵点、难点
去年底,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了“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杭州首次超越广州,位居全国第四位。
位次赶超的背后,是杭州在数字创新的不断加码。
一方面,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始终保持超前,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数字内容等产业不断做强做优,并且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称号,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等,为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探路先行。
另一方面,数字治理形成了众多创新实践,并成为全国典型样板,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创健康码、构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以“城市大脑”探索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等。
但从更高站位来看,杭州的数字经济仍存在结构上的问题。
杭州在软件信息服务业上的优势全国领先,实力和深圳不相上下,但从制造业数字化应用来看,差异仍比较明显。
先行者难免率先遇到成长的烦恼——杭州在数字经济高基数上保持高速增长支撑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还未完全改观,部分传统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掉队”的风险。
“软强硬弱”,是摆在杭州面前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矛盾。
在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上,浙江发出了“数字经济六问”:
如何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上再突破?如何在数字产业竞争实力上再突破?如何在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上再突破?如何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上再突破?如何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上再突破?如何在优化数字经济生态上再突破?
这“六问”,问到了杭州的痛点、堵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