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把主题教育同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把以学促干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难点,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千方百计谋发展、开新局
做好“加法”稳支柱。以增量提质、提面扩容为目标,着力促进房地产业逆势上扬,持续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延伸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在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秩序方面,全力做“加法”。
做好“减法”惠民生。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压减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推动审批事项应放尽放,持续巩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成果;通过减污降碳减量,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在打造人民群众宜居空间方面,全力做“减法”。
做好“乘法”促产业。以创新引领,用科技赋能,着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用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钥匙”,全力做“乘法”。
做好“除法”强管理。聚焦提速提效,着力破除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障碍,破除阻碍发展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在提升工作管理水平方面,全力做“除法”。
扎实开展“奋进新程,晋位争先3+1”行动
“3”,就是在三个方面实现晋位争先。
一是在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变上,改变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坚持“聚焦、稳健、专业”的发展路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从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入手,大力支持首套住房,合理支持二套住房,积极支持“以小换大、以旧换新”,进一步丰富住宅产品类型,因地制宜开展现房销售试点,满足个性化、多层次住房需求。
二是在促进建筑业“强筋壮骨”上,实施建筑业“倍增行动”,支持建筑业企业资质提档晋级,鼓励央企、国企、大型民营建筑业企业迁入内蒙古或在内蒙古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将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迁入,引导支持区内外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强专联合、大小联合”等模式,采用联合体投标等方式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建设自治区建材及服务集采平台,做大做强本土建筑企业和关联产业,努力推动建筑业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三是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用好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精细化管理三个“硬抓手”,统筹推进城市“建与管”,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为重心,创新投融资模式,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使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1”,就是争创一流,开展“赛比拼、勇担当”行动,争创“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北疆模范机关。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培塑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上作表率,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上下实功,切实锤炼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提速提效、担当作为,确保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团结奋斗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出积极贡献。
真心实意办实事、解民忧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按照“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要求,聚焦中心任务,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建筑工地、业务办理大厅、社区、村镇、企业等基层一线,围绕群众“关键小事”,深入了解群众住房、供水、供热、物业等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加快推进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保交楼、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目前,各项民生实事以清单式项目化推进。如全年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5万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2.6 万户,截至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5661套,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 674套,发放租赁补贴1.99万户,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02个、21.03万户、5132栋、1862.96万平方米,预计投资67.74亿元,目前501个小区已开工,开工10.3万户,住宅小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改善;持续推动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全区累计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项目2970个、140.07万套,占比分别为99.3%、99.7%;全年计划改造城市老旧管道1500 千米,新建城市“口袋公园”150个、城市绿道120 千米,新增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2个。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为民办实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何花、格根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