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伦乐家”社区食堂 记者 朱振辉 摄
近期,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老年食堂”打卡热:“点不起外卖的上班族,正在占领老年食堂”“社区老年食堂,城市的省钱密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点外卖、下馆子,一转头扎进了老年食堂的怀抱。
曾经运营艰难、入不敷出的社区老年食堂“春天”到了?橙柿直通车的报道引发了不少杭州市民的关注(详见都市快报8月1日A03版),在橙柿互动讨论的声音很多。
不少橙友认为,社区老年食堂在满足老年人就餐需要的同时兼顾了年轻人,值得点赞:
岁月悠悠:老年食堂的模式,拉动经济内循环,又解决老年人,顺带年轻人的吃饭问题,点赞!
红掌和清波:如果家里附近有食堂,那真是太方便了,不用买菜烧饭洗碗,省了多少事儿呀!
本:社区食堂的确应该大力推广,健康,实惠,现在年轻人上班太累,根本也没时间做饭!
也有部分橙友提出建议,社区老年食堂应该升级成为社区食堂(邻里食堂)。在价格、菜品、口味,以及政策扶持上进一步优化:
不欺:应该统一改为邻里食堂!强烈建议不要把老年群体刻意区分开来,老年人自动打折即可!奋斗创业的年轻人或者一家老小,或者三五好友,均可在邻里食堂用餐,这样才是社区应该有的和谐邻里社交场景!
茶具:老年食堂的菜品可以分时间段销售。下午5点左右老人去吃可以多准备一些老人口味的菜品,6点以后上班族去吃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年轻人的菜品。这样的社区食堂会更受大家喜爱。
国家一级退堂鼓表演艺术家:我觉得这种食堂应该算是半公益性质,必要的时候需要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说房租水电上的优惠等等,但是经营者首先要保证价格公道,干净卫生,菜品家常。
更有橙友表达了对未来社区食堂的憧憬和期待:
凌:很多社区没有配置食堂,离目标还挺遥远。
龙马人:盼望着老年食堂早点开起来,以实际行动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淇妈:如果我们社区老年食堂搞好了,我也会去蹭这顿“年龄饭”,真的很实惠。以后普及了,家里装修是不是可以不考虑厨房了。
老年食堂在网上走红后,杭州的老年食堂有没有想办法升级转型,做到“叫好又叫座”,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米市巷街道沈塘桥社区“天伦乐家”社区食堂
日均客流600人次 三分之一是年轻人
文二路上的米市巷街道沈塘桥社区“天伦乐家”社区食堂,窗明几净,装修简约清爽,点单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招牌菜,外墙上贴着硕大的“红烧狮子头”的宣传画……看起来不像是老年食堂,倒像是一家新潮的杭帮菜馆。
这家社区老年食堂所在的位置,原先是莫干新村的一块荒地。属地米市巷街道沈塘桥社区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过程中克服了多方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天伦乐家”拔地而起,其中的一楼成为了如今的社区食堂。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光靠服务老年群体产生的利润微乎其微,是无法支撑食堂长久运营的。”第贰厨房(食堂运营方)员工、店长吕雅君总结吸引年轻人的三个方式:
一、菜品选择丰富多样
“天伦乐家”社区食堂每天提供的菜品超过30种,并针对年轻人的喜好,推出了水煮肉片、酸菜鱼、小炒肉等“下饭菜”。“这些菜品我们会错时进行投放。”吕雅君举了个例子,“ 就中餐而言,老年人一般上午10点半就陆陆续续开始排队,而年轻人最早也要11点半才能午休。我们后厨会算好时间烧制,确保年轻人吃上新鲜出炉的小炒。”
二、菜品口感精益求精
市面上的老年食堂大都采用蒸煮或是配送的形式进行,而“天伦乐家”社区食堂后厨安装了数字智能油烟净化设备,4个灶头可以同时进行旺火炒制,提供一碗一烧的杭帮面、盖浇饭等。“相较于电炉烧制或者集中配送,用天然气旺火炒充满着‘锅气’,出餐快,口感更好。”吕雅君说。
三、就餐环境迎合年轻人的喜好
明亮的装修风格、舒适的餐座椅、醒目的电子大屏……给食堂带来了新潮的气息,拉近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给老年人带来了更舒适的就餐体验。
从去年11月底投入运营,大半年以来,前来就餐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吕雅君提供了一组后台数据,目前食堂日均客流量在600人次左右,其中三分之一是年轻人:“绝大部分是附近的上班族,也有一些是本社区的年轻人。”
11点半刚过,“天伦乐家”社区食堂里出现了不少年轻面孔,有的是一人独自前来,也有的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一盘椒盐明虾,一份番茄炒蛋,一大碗米饭,26岁的小伙子小王一个人“干饭”不亦乐乎。面对记者的采访,小王说,对于年轻人而言,每天中午吃什么是个令人纠结的难题,在同事的推荐下,今年年初,小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天伦乐家”社区食堂尝了一次后成了这里的常客。
小李(化名)和同事两个人点了3个菜一起吃,白斩鸡、花菜炒肉片和笋汤,加起来34元。“上个星期(我们)都在这里吃的,两个人一般40元左右。”小李说,“人均20元,比点外卖便宜,而且更好吃。”
做堂食,还做外卖、减脂套餐
复兴里社区食堂从筹备到运营,定位的就是一家特色餐厅,但根据政府政策,会照顾到老年人的日常用餐。胡经理说,食堂开业以后,来客很多,涵盖到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
“我们的定位,就是亲民平价、方便快捷的社区食堂,所以我们首先要保证的,肯定是菜品的性价比与我们服务的口碑。除了日常堂食,还入驻了外卖平台,也会做一些日常的宣传工作,为的就是能够拓宽用餐人群。”胡经理坦言,即便是经营上有所亏损,自己还是很看好老年食堂转型社区食堂的这个方向。
去年下半年,坐落于太平巷的紫阳街道唯康社区食堂,正式从“老年食堂”转型为“社区食堂”。
“我们现在不仅做食堂,还为医院、企业做团餐并且配送上门。”邱经理说,周边写字楼里有不少年轻人,食堂目前也在筹划着做减脂套餐,因为部分年轻人低盐低碳水的饮食习惯,和老年人比较像,自己的团队有经验。
扎实服务全年龄层,转型升级 “一社区一食堂”也许不是梦
关于老年食堂的经营和推广,橙柿直通车此前曾做过详细的探究,提出了“一社区一食堂”的概念:“老年食堂”应该转变为“社区食堂”,拓宽服务面,增加客源及收入“自我造血”,以期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更温暖贴心的服务。
到社区食堂“蹭饭”打卡,从侧面折射出上班族的“吃饭难”问题,恰好给老年食堂带来了新的商机。
杭州一些社区的老年食堂已经行动起来,用菜品、口味和装修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入场,多方共赢,扎实服务“全年龄层”,走出一条盈利之路,进入良性循环。在未来,一社区一食堂,也许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