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讯 互联网正在快速进入老年人的生活。2022年末,我国老年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5亿,老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5%。随着移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一些老年人沉迷手机,成了“银发低头族”,老年网民情感空缺、信息辨识能力弱等问题持续受到关注。帮助老年人摆脱手机沉迷,健康使用互联网,成为当前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的重要议题。
老年人上网成瘾问题引关注
2018年至2022年,我国老年网民人数从不到5500万增加到超过1.5亿,增长了近2倍,增速大大快于其他年龄段网民。当前,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是手机网民,老年人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要使用者,互联网也成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老年人用网习惯有明显的圈层特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喜爱看短视频,更关心时政和追逐新闻热点。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老年人占老年网民总数的85%,超过了1亿人,许多老年人首次触网是从看短视频开始。老年网民对网络新闻的关注率也很高,达78%。但是,老年人使用网络的技能单一。有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老年人缺乏获取、存储、传输数字化资源的初级技能,只会点击浏览、语音文字输入等简单功能。
近年来,国家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专项行动,出台了十余项适老化标准,通过“四大”(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大音量)和“四简”(简化界面、简化结构、简化功能、简化操作)增强互联网对老年人的包容性,提升了老年人的网络体验。现在,许多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熟练使用社交媒体联络新老朋友,在电商平台上体验便捷购物,追踪资讯平台的新闻动态,掌握了利用手机叫车、订票、就医挂号、金融理财等技能,享受着网络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老年人用手机上网,用网时间也越来越长,老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开始出现。一些老年人从早上五六点钟开始使用手机,打卡签到,一有空闲就刷视频、看新闻,到晚上九十点还不愿下线。有些老年人半夜醒来还要打开手机App,看看资讯和短视频。《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近0.2%的老年人在某资讯类软件上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相当于有10万老年网民全天候用网。
积极推动老年人健康用网
老年学告诉我们,身体机能的退化可以通过身体锻炼和健康管理得到延缓,但心理老化是脱离社会和孤独化的结果。有些七八十岁的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而有些人到五六十岁就感觉自己老了,这是心理老化的不同呈现。克服心理老化,需要精神锻炼和再社会化。老年人上网,接触丰富的网络内容,通过点赞、评论参与网络互动,正是老年人重回社会的有效途径。助力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不仅要增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更要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供给,防止老年人沉迷手机,让老年人健康用网,更好地享受数字科技助力的幸福晚年。
尊重老年人的网络权益,积极看待老年人触网、上网和用网。上网冲浪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也是各年龄层融入数字社会的新生活方式,老年人有权利平等获取和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无障碍触网、便捷上网、健康用网,可以帮助减轻老年人的失落感,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是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的重要内容。
净化短视频等应用信息环境,让老年人安心使用互联网。App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经常向老年人推送感兴趣的内容,并给予时长激励和提现奖励。久而久之,老年人会沉迷在“信息茧房”中,这也给不法分子、情感骗子创造了可乘之机。要破除这些“茧房”,就要规范算法使用,多向老年人传播健康养生、和谐家庭等积极乐观的内容。
子女多陪伴,社会多关怀,不让老人在孤独中度过晚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20年我国有3.76亿流动人口,其中跨省流动就有1.25亿人。许多老人随子女流动,在陌生环境里感到很孤独,而留守在家乡的老人因为子女离巢,感到内心很空虚。大多数子女与老人打打电话,发发微信,但传送信息替代不了亲情陪伴。子女常回家看看,亲友邻里多多走动,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得以排解,才能摆脱对网络虚拟环境的依赖。
提升老年网民的数字技能,让互联网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方式。“老有所学”能够带动“老有所乐”。利用线上老年课堂和线下老年大学,发动青年志愿者力量,向老年人讲授短视频制作方法,让老年人成为短视频的导演和演员。老年人有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分享生活快乐,传播技术经验,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张盈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