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浙江日报在全国率先报道步鑫生改革事迹40周年之际
步鑫生厂长在裁剪车间排料(资料照片)。
“一辆从上海开来的长途汽车,满沾着尘土在海盐站停住。车门打开,一位个子瘦小的中年人,肩扛一个大包袱,匆忙地走下车来……”
40年前的今天(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长篇报告文学《企业家的歌》,在全国率先报道了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的改革事迹,迅速引发各级媒体跟进关注。
由此,步鑫生这一鲜活的改革者形象,大步流星地登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舞台——
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大胆创牌子、闯路子,步鑫生带领濒临倒闭的小厂一跃成为当地第一个产值超千万元企业的壮举,给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强烈一击。惊雷过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雨扑面而来。
因其特殊的时代意义,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40年后的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改革者。如何让“企业家的歌”在新时代依然嘹亮?如何让更多改革者在“勇立潮头”之后更能“永立潮头”?
日前,本报采访组再度前往海盐,与“步鑫生现象”的亲历者、研究者,与许许多多追随步鑫生脚步创业兴业的企业家一起,探寻步鑫生身上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1983年4月26日本报刊登《企业家的歌》的版面。
改革,在时代最需要的时候
海盐衬衫总厂原址,如今已成了一个居民小区。小区中,矗立着一块海盐衬衫总厂厂址纪念碑,斑驳字迹提醒后来者,当年席卷全国的步鑫生改革旋风正是生发于此。
40年前,浙江日报社3名记者接连几日在厂里蹲点采访。“聊到凌晨两点,步鑫生细说从一个小裁缝到一个成功厂长的经历,后来边说边流泪。”带队采访的江坪回忆。
当步鑫生以厂长身份接手工厂时,面对这样的景况:老工人的退休金无处可支、工人出勤率不到80%、衬衫近一半堆在仓库……
步鑫生遇到的难题,正是处于计划经济尾声时,企业遇到的普遍难题。当大多数人躺平随大流的时候,步鑫生却选择了石破天惊!
他打破“大锅饭”,实行“联产计酬制”,多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砸掉“铁饭碗”,改革不合理的劳保制度,规定严重影响生产秩序、屡教不改者除名……“工钱工钱,做工才有钱”“劳保劳保,有劳才有保”等“步式名言”由此广为流传。
广开新路,他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注册“双燕”“三毛”“唐人”等商标对应多个衬衫细分市场。在他眼中,“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
“在当时,步鑫生的这些改革创举相当超前,也被不少人视作离经叛道。”步鑫生生前好友林坚强认为,步鑫生身上具有4种宝贵的品质:穷则思变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胆识、知难而进的斗志、永不言败的坚韧。
陈旧的条条框框,总要有人去打破。步鑫生就是这样的人。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海盐衬衫总厂“活”了!1983年,该厂年总产值超1000万元,比1978年增长4.3倍,企业职工规模从60多人壮大至600多人。
步鑫生成为了时代的幸运儿。1983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的报道,以编者按的形式披露了当时中央领导的批示:“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
尽管后来海盐衬衫总厂因盲目扩张、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走向没落,步鑫生也被免去厂长职务,出走他乡,但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改革者无论成功与否,总能给人启迪和力量。2015年6月6日,81岁的步鑫生在家乡病逝,带走了那段披荆斩棘的改革岁月,留下了永不褪色的改革精神。
传承,改革精神永不过时
今年清明节,友邦集成吊顶公司董事长时沈祥又延续了跟自己的约定:每到清明,到步鑫生墓前凭吊,缅怀这位指引他走上创业之路的前辈。
时光回溯40年,毛头小伙时沈祥送女友去海盐衬衫总厂上班时,旁听了一场步鑫生气势磅礴的演讲。厂歌、厂标、品牌,全新的概念在他耳边激荡,一颗创业创新的种子就此埋下。
如今,友邦吊顶的工厂内,绿树掩映着美术馆式的厂房,一步一景。“40年前,步鑫生就提出了花园工厂的理念,多超前啊!”步鑫生的创新理念,一直是时沈祥前进的动力。这些年,时沈祥开发集成吊顶技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小家电厂一举蜕变成上市企业。
传承步鑫生改革精神的,除了“迷弟”,更有曾经的“对头”。
2018年,原海盐衬衫总厂后勤科长、保卫科长赵荣华代表老厂长前往北京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作为当年轰动全国的“工会罢免风波”重要人物之一,1984年,赵荣华因忍受不了步鑫生的“独断专行”而被迫出走。外界大都认为他们是“宿仇”,其实,赵荣华一直称步鑫生为“先生”,视他为人生路上的恩师。
当年离开衬衫厂后,赵荣华走上了创业道路,凭着七拼八凑的原始资金,建立了澉浦织造厂(后更名为海盐县特种纤维织造厂)。
与步鑫生共事8年,他最为受益的是一个“敢”字。
1985年,海盐城里一套最贵的房子不到2万元,赵荣华花10万元“巨资”从上海买下专利,生产出防静电织物,此产品属国内首创。“当年,先生不怕旁人议论,花大价钱在上海最显眼的地方打广告。一旦看准,就敢出手,这招我学会了。”1988年,赵荣华与鲁冠球一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年过七旬的他,虽不再奔波于商海,但仍在为家乡公益事业出力。
步鑫生的改革经历就像一本书,许多人都在其中翻到了他们受用终身的一页。
当年步鑫生曾借鉴美国“托拉斯”模式,先后进入并不擅长的西装、印染、领带等领域,最终导致债台高筑,这也成为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海盐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家华从这段经历中反思出一个“专”字,随后几十年心无旁骛,将一颗颗小螺帽做到了工程机械、风电等中高端产业领域,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人们最熟知的是步鑫生的闯劲和干劲,其实置身当下,他身上的韧劲尤为可贵。”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一级巡视员王祖强犹记得2009年第一次见步鑫生的场景。“在他身上,看不到失意者的落魄,有的是改革者浇不灭的韧性。”王祖强清楚记得,步鑫生身穿米色短袖、浅色西裤,脚蹬棕色皮鞋,打扮十分精神。
很少有人关注步鑫生离开海盐后的经历,那些年,他先后到北京、辽宁盘锦、河北秦皇岛等地,专挑濒危企业接手,用改革经验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好企业请我,我不去,亏损企业我才去”。
这是改革者的韧劲!是哪怕身处低谷,也永不服输的意志!
“在佛系、躺平文化泛起的当下,回顾步鑫生的起与落,那种哪里有挑战偏要去哪里的韧劲,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的精神,更显得意义非凡。”王祖强说。
攻坚,为改革者撑起一片天
当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重重不确定性之下,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不愿投资、不敢创新的境遇,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两种思潮撕扯下的迷茫,颇为相似。
以“步鑫生现象”观照现实,如何让更多企业家敢干敢闯?如何让更多改革者在“勇立潮头”之后更能“永立潮头”?
不久前,二十届中央深改委首次会议指出,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眼下的浙江也正用一场场“硬核改革”探寻答案。
当前,浙江正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就在一周前,浙江高规格举行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针对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环境优化提升出台系列举措,用优质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正是步鑫生最初能够改革成功的关键。
重温那个年代。当步鑫生遭遇种种非议时,当时海盐县分管工业的县委副书记赵嘉祥和副县长陆林根几次为他发声:“每个党组织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我们能不能成为改革家的靠山和后盾?”
当步鑫生决定把缝纫社扩展为衬衫厂时,原海盐县二轻局负责人让出局里两百平方米的会场,给衬衫厂作整烫车间,更在职工工资、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
“企业想要的确定性,是一种公正、包容、客观的制度环境。”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认为,当前,仍有一些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只有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才能让改革者长久保持“勇立潮头”的精神和定力。
回望历史,政企边界模糊被认为是海盐衬衫总厂没落的原因之一:当年,步鑫生本计划引进8万套西装生产线,在上级部门的鼓动下加码到30万套。最终因“小马拉大车”而力有不逮。
在史晋川看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厘清政企关系边界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政企关系,必须建立在法律框架内。政府对企业无论是支持、规范,或是处罚,都要用对的方式做对的事情,减少政府对企业处置行为的自由度、随意性。”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政府的必修课。当前,海盐正全力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县”,秉持“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理念,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步鑫生的沉浮让海盐县委副书记张华良印象深刻:“企业改革只有与时代相向而行,才能走得长远。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还应思考如何有效引导企业改革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
这两天,沈家华刚从欧洲考察回国。“去国外考察了一圈,新能源汽车、风电领域的前景一片大好,这些年政府支持我们瞄准专精特新,我们始终坚持领先别人两三个台阶,要不然人家一步就跨上来了嘛!”沈家华说。
办企业30多年从不贷款的沈家华今年改了主意,决定再拼一把:新厂区土地已经批下来了,继续向中高端领域进军。
“办企业最好的状态是,政府做好围墙外的服务,企业在赛道上专心往前冲。”40年过去,时沈祥依然在突破自我。他说:“今年7月,我们要发布一款再次颠覆行业的产品!”
“努力吧努力!继续努力!”时至今日,这首《海盐衬衫总厂厂歌》听上去还是那样铿锵有力、充满信心。
40年后,在新时代的奋斗历程中,我们期待“一江春水一江涛,一山更比一山高”,“企业家的歌”依然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