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灵魂在于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将于5月1日起施行。
这是杭州首次以“城”为单位,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
那个条例具体是什么?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记者采访了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来听听名城保护部部长楼舒的解读。
杭州共有1230处文保点
“传承和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是杭州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楼舒说。
杭州有着八千年文明史、五千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
1982年,杭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大,是浙江文化大市,拥有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
目前,全市共有1230处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省级文保单位93处、市县级文保单位576处、文保点489处(数据截至2022年底)、1671处历史建筑、有8处历史文化名镇、20处历史文化名村、15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多年来,杭州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不断探索,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开展了众多保护实践和建章立制。
1999年出台《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2004年修正)
2003年《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得批复
2004年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2011年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
2013年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2014年出台《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2017年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2023年4月6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保什么
《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杭州实际,规定名城的保护对象除了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还有世界遗产和各历史时期都城、州府、县治所在的历史城区以及保护对象涉及的文物、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保护层级上,增加了市级层面“历史风貌区”和“传统风貌建筑”。
谁来保
在组织机构上,《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名城保护与监督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名城保护工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捐赠、资助、投资等方式,依法参与名城保护工作。
怎么保
遵循原则 应保尽保。《条例》结合杭州文化特色,提出保护规划应遵循“三面云山一面城”等杭州特有整体景观格局;保护南宋临安城、杭州府城等各历史时期都城、州府、县治所在的历史城区的整体格局;加强“宋韵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规划建设超高层建筑应先行评估其对世界遗产、历史城区等保护对象的景观风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时,要保护好历史建筑价值要素,周边环境要与历史建筑的风貌协调统一等。
数字赋能 加强宣传。积极运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新方法。
严格执法 落实到位。《条例》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以及历史风貌区实施成片修缮、改善或者整治工程前,所在地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实施主体和具体措施,推动保护规划落实。
如何用
《条例》鼓励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活态传承。如允许引入市场机制,对国有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合理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补充保护资金,使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