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外企投下信任票:到浙江去
发布时间:2023-05-08 10:45:57

市场引力和研发活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外资企业加码浙江的新趋势,这些趋势背后,藏着外资企业的新需求,正是“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注脚。

“大市场”正成为浙江更具吸引力的理由。许多外资企业选择浙江,正是看中这里优质的市场、广阔的市场机遇。

“2018年我们计划在新昌投资时,别人常问项目在非一线城市会有发展吗?不到5年,新昌项目已完成投资约8亿元,去年实现超16亿元的年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球轴承生产基地。”斯凯孚中国副总裁施波介绍,如今,新昌工厂近六成产品销售给国内市场。

“浙江有巨大的客户群体,是斯凯孚深耕中国的战略重地。近五年,公司全球投资的重点在中国。”斯凯孚中国负责人说。

外企把浙江看作销售重心。“浙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选择很容易带动周边消费者。”阿斯利康有关负责人介绍。因此,阿斯利康选择浙江作为据点,引进全球创新药品和创新治疗方案。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江玮认为,浙江的市场吸引力,不仅体现在省内拥有众多购买力强、接受度高的消费者,也体现在浙江能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消费引领力,辐射全国市场。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把核心的研发环节放在浙江。去年11月,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丹佛斯带着“海盐制造”的新品亮相进博会。“这款产品能大大降低空调设备的能耗。从前,全球只有一个国家掌握这项技术,但现在,海盐工厂已经能独立完成研发到生产的全部环节。”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骄傲地说,这款产品是中国员工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丹佛斯“本土研发”战略的成功。

鼓励外资企业将总部和研发机构落地浙江,让浙江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中,这是浙江寻找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秘诀”。

在斯凯孚新昌基地,30多名研发工程师常驻办公。早在2018年,斯凯孚就把全球深沟球轴承研发基地从法国迁到了中国。“从生产制造、采购供应到技术研发,我们所说的深耕浙江,是布局全产业链。”施波说。

顺着杭州市上城区长达19公里的钱塘江黄金江岸线而上,能看到37家世界500强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沿江而立。总部经济是“地瓜经济”的典型形态,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总部集聚效应在省会成形,能够带动企业选择在浙江省内设立工厂。”省商务厅投资处有关负责人说。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当下的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成为常态,受国际形势动荡、全球经济低迷等多方因素影响,“外资出逃中国”的论断一度甚嚣尘上。

然而,浙江人看到的景象并不如此。普华永道的报告《新形势下外资企业在浙江的机遇和挑战》显示,有98%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在浙江维持或追加原有经营规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是中国的立场,更是浙江的实践。

如何让外资企业选择浙江?除了完备的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浙江着力做的,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新春第一会,浙江便提出三个“一号工程”,与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同步的,便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长久合作的外资企业见证了浙江营商环境的进步。丹佛斯18年前落子嘉兴海盐,此后不断追加投资,如今在当地的营收已经翻了46倍。“在能源保障等各个方面,当地政府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这是丹佛斯不断升级合作的重要原因。”中国区总裁徐阳说。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车行嘉兴平湖,5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标准的厂房随处可见。据了解,这些都是平湖按照外资标准和企业需求,量身建造的高标准厂房,就是为了让更多企业“驻”得安心,轻松实现投产、运营无缝衔接。“我们的任务就是当好护‘瓜’使者,让企业的认同度更高。”招商人员笑着说。

在浙江,外籍人士做生意正越来越容易。在嘉兴、金华等地,国际版的“最多跑一次”已经推广,外籍人士到当地就业,可以一次性申请体检预约、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

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对各地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重大服务业项目、大跨国公司或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项目等重大外资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加大对产业基金招商、开放平台招商、“走出去”招商等支持和激励力度。

去年底开始的“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行动,是浙江向世界发出的诚意邀约。今年一季度,全省有64个团组赴外招商。

成果已然陆续显现。商务部统计,一季度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37家,实际使用外资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国的12.1%。

瞄准高质量外资,紧盯产业链配套强、产品附加值高、龙头带动力大的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外资总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引,释放外资企业的乘数效应,浙江正用沃土和雨露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加盟”,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我眼中的“地瓜经济”

津上机床落户嘉兴平湖将满20年。从一家只有30多人、销售额数千万元的小企业,成长为国内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45亿元,实现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津上机床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嘉兴周边产业链发展,为营造机床产业集群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

在公司发展初具规模,着眼于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开始考虑“走出去”。

一是2017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取得了获得融资的资本平台,为后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通过上市和上市后与投资市场的互动,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得到制造业认可。

二是2018年公司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投资设立一家生产子公司。在高耗能行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走出去可以合理地布局公司的新增产能,为平湖工厂提供零部件的同时,为当地机床制造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津上机床在嘉兴平湖扎下根、成长起来,再通过走出去,扩大自身的发展,践行了公司“让中国用上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床”的理念。

【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东雷】

专家点评

厚植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的肥沃土壤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 江 玮

高质量“引进来”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能升级,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的重要路径。过去三年,疫情的散发频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加速重构以及大国博弈的加剧,对浙江稳外资、稳信心带来诸多挑战。外企虽然整体上仍对浙江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和政府长期以来的支持性举措等保持积极态度,但也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看,外资需要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特别是一些投资额较大、回收周期长的制造业外资企业,对于政策咨询的便利性、营商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开放市场、对达到一定投资门槛的外资给予更多优惠等方面较为看重。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型开放对增强外资企业投资信心非常重要。

在这些方面,浙江正在不断优化升级。近期我省出台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若干举措,对外商投资、增资技改、设立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提供支持,政策力度大,针对性、操作性强。同时,浙江加快“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工作推进,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要任务,强化外资的招引和服务;加快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工作推进,提升市场竞争“规范度”和制度规则“开放度”。这些举措都会让外企有更稳定的发展预期,形成更加有利于投资兴业的肥沃土壤。

记者手记

变化背后的双赢

本报记者 拜喆喆

“外资企业是不愿意接受采访的。”许多记者和政府工作人员或许都有这样的印象。这次采访的对接,却比想象中顺利。

“我们需要积极发出声音,尤其是记录下我们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有企业负责人告诉我。这样的态度转变,隐藏着浙江与外资企业互动方式的变化。

从前,外资企业曾是被“仰视”的对象,如今在浙江,民企与外企已然形成竞合关系,不少民企通过技术升级,成为外企产业链上的重要参与者。

浙企的开放升级,不乏外资企业的功劳。外企先进的技术、一流的标准、前沿的管理理念,不仅成为民企成长的标杆,也引来各地主政者学习研究,然后推广到更多民企。

从前的浙江,常被作为外企“中国制造”的大本营。如今,它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的外企把区域总部、研发机构等设在浙江。这不仅因为浙江市场的强大引力,也因为如今外企能够在浙江招到满意的研发和管理人才。

“双赢”,已是浙江招引外资工作中新的主旋律,这正是“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表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拜喆喆 王雨红   编辑:高婷婷
杭州网推出专题,宣传杭州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宝贵经验,宣传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构建完善“八八战略”抓落实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