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浙江主场感受临安的“生态功夫”
6月2日,“天目叠翠,吴越千年”的临安迎来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年“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
今年,恰逢“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多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发力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全面拓宽生态富民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对于东道主临安来说,距离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临安调研生态省建设也恰好近20年。一路走来,临安发展的峥嵘岁月,始终遵循着“两山”理念,回应着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殷切希望,怀揣着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信念,不断擦亮生态底色,释放绿色红利,撬动高质量发展,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20年后的今天,在临安举行“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更饱含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地坐拥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县、市),在“绿水青山”间寒耕暑耘的20年,临安“生态功夫”几何?我们不妨透过“环”(环保)“境”(生境)“日”(日子)三个关键词,领略临安的优境大美,以及由此带来的“绿色共富”。
环丨环保
【万里河山处处清】
规划、治理、监管三位一体,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作为两大水系源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临安始终有着高度的行动自觉和政治自觉!
近年来,临安围绕争创国家“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着力应对气候变化,高质量保障亚运环境质量,全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顶层设计上,印发实施《杭州市临安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修编)》,统筹安排“生态制度创新、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生活建设和生态文化传承”6大体系、10个方面、28项重点工程。以数字化赋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打造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
治气方面,运用激光雷达、无人机等监测技术,着重开展臭氧污染防治、VOCs(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铁腕治理铸造、水泥等“双高”行业;开展镇街空气质量大比武……着力提升大气环境质量。1-4月,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改善率排名全市第一。
治水方面,常态化开展省控断面走航分析,严管整治53个入河排污口,纵深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进青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到目前,已成功创建6个省级“美丽河湖”,4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100%达到Ⅱ类,连续七年获全省水质保护管理考核优秀,创成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国家级节水型达标县。
治废治土方面,创成“无废细胞”70个,农用地土壤污染源解析1.8万亩,危险废物和60家重点企业纳入数字化闭环监管。全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工业固废统一收运覆盖率均实现100%,垃圾减量高效利用闭环式“智理”新模式入选省“无废之窗”典型案例。
降碳方面,继太湖源、湍口镇成功入选省、市零(低)碳小镇建设试点之后,又有潜川镇等5家单位入选第二批省级低(零)碳创建试点,竹林固碳经营技术入选省标准化试点,青山湖科技城LinkPark产业社区正创建零碳智慧产业园。还创建了省、市级绿色低碳工厂12家,整治高耗低效企业464 家,规上工业等价能耗下降 5.6%,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6%。发起“人均一千瓦光伏”倡议,2022 年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同比增长近 200%,装机并网量列全市第二,主城区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方面,2022年,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指数评价全省排名第二。推行“一支队伍管保护地”,开展执法大练兵实战。联合检察院成立“天目·青绿”实践站,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紧密结合,在全省率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还整合生态环境、公安、交警、森警、户外救援等力量,在清凉峰保护区成立全省首个生态警务室,呵护保护区一草一木。
此外,临安还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自然生态资源“一表式”综合管理平台,尝试将“生态家底”在基层政府任期内的增减情况纳入镇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助力推进“GEP”与“GDP”双提升;在全省首个上线运行数字化“碳中和”管理平台,打通18个部门数据,对接数据接口312个,形成特色应用场景32个,对企业能耗碳排实施精细化、精准化管控,全面推动区域“降碳排”“增碳汇”“优碳减”。
境丨生境
【万类霜天竞自由】
保护、研究、培育三管齐下,开辟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栖息地
人与自然相存相依,谁呵护它,就受其恩典。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视频呈现了临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清凉峰之巅的呦呦鹿鸣、天目铁木的遗世独立、5000株“植物界大熊猫”中华水韭在野外的“抱团”生长……浓缩在4分钟的短片里,向世界展现了临安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位于北纬30°的临安,有着“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这座“生物基因库”中最靓的名片当属华南梅花鹿。华南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种群量不到2000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动物。近年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设置保护站、人巡+技管、开展种群扩繁研究、实施野外放归等多种举措,华南梅花鹿数量由发现时的不到80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
同样极其珍稀的还有天目铁木,被誉为“地球独生子”。全球仅存5棵原生天目铁木生长在天目山,其中最大的一棵已有300多年树龄。近年来,天目山保护区加大了对天目铁木的保护研究力度,禁止天目铁木原生环境的生产扰动,为野生种群自然繁衍提供良好庇护。对仅存的5株成体进行无性克隆,开展异地栽植保护,降低种质资源丧失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精心培育,在鄂、粤、沪、苏等地成功繁育子代2000多株,目前已建立迁地保护基地16处。
连续多年的野外调查发现,临安境内有着百亿年来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遗产,是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地和濒危、珍稀物种的集中产地。近两年间,相继发现两种泥炭藓属植物、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野生莼菜、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中华水韭,以及白盖鸡油菌、浙江天名精、昌化刺蓼、短尖护蒴苔、红腹滨鹬、蓝歌鸲、棉凫、大短趾百灵等一大批鲜有所闻的新物种……折射出临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
据统计,目前,在临安境内共孕育着17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占全省的56.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4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
日丨日子
【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逐梦具有临安辨识度的绿色共富路
行走在青山湖绿道,欣闻鸟语花香;漫步在天目村落,顿觉心旷神怡;驻足于牵牛岗,饱览云海仙境……在时光的更替中,临安逐渐形成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乡村振兴脉络。
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临安时指出,“临安的实践告诉我们,环境也是生产力”。多年来,临安始终牢记殷殷嘱托,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深度融合之路,以生态促共富、依共富优生态,形成了富有临安辨识度的“两山”理念转化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活、生产、生态共赢,企业、政府、公共利益共赢,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共赢的生态共富新高地建设之路。
在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共富新路上,临安着力推动保护区外围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到目前,已带动形成了35个生态景区景点、173个A级景区村庄、200家精品民宿,直接间接带动村民创业就业逾千人。使自然保护区附近村民因“好环境”带来“好营生”,过上“好日子”。
得益于天目山、清凉峰的“生态涟漪”效应和“千万工程”20年的浩荡“东风”,临安的美丽乡村历经了1.0版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版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和3.0版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三次迭代进化,涌现出了白沙、上田、指南、月亮桥、洪村等一大批生态美、产业美、生活美的高颜值美丽乡村。
面对共富新使命,临安该如何做好“生态+”文章,进一步提升美丽环境的生态价值?2017年,临安在全国创新推出基于村庄经营理念的村落景区公共品牌“天目村落”,通过对“天目村落”美丽环境、人文、产业的梳理、塑造和经营,使“美丽环境”带来“美丽经济”。五年多来,临安已在全区打造了22个“天目村落”,带来落户项目70个,吸引投资5.2亿元,吸引返乡青年130余人,直接间接带动村民就业20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村集体增收4086万元,为浙江“两进两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生动的基层样本。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曾先后关注报道洪村、龙门秘境的村庄运营经验。
作为首个“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全省首批、杭州唯一的综合类低碳试点区(县),近年来,临安在碳汇领域的研究、应用、惠民上,始终“弄潮”于时代,并为碳汇的共富价值,带来真切、可感、有获的落地应用场景。临安在全国首个发布了农产品数字化碳标签,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产值效益还增加20%,极大提升了临安竹笋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近年来,临安还先后建设了全国首个雷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成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临安碳汇专项基金,发布了全国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在多个镇(街)累计实施了7.5万亩的竹林碳汇经营项目,全部交由村民抚育经营。以经营周期30年测算,预计可吸收二氧化碳110万吨,将为林农带来约3300万元的碳汇收益。
山居是福,自在满足。在临安,“两山”理念的转化故事,始终处于“待续”模式。未来,临安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杭州生态环境局“亚运保障年”“助企服务年”“改革提升年”“铁军锻造年”“四个年”活动,凝心聚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快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美”更多的“林子”,“赚”更多的“票子”,“过”更好的“日子”!奋力开拓浙西绿色共富新路,将临安建设成为国家“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促进人与自然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