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葱茏的季节,黄浦江边灯火璀璨、秦淮河岸流光溢彩、钱塘江畔车水马龙、巢湖之滨生机盎然。初夏的长三角,处处响起灵动的节奏。
4年前的初夏,2019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举办,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省一市召开的首场重大会议。弹指四年间,再次聚首安徽,一个完美的“同心圆”就此绘就。
3年前的盛夏,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大使命”、“七项任务”,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航掌舵、擘画蓝图。
牢记殷殷嘱托,奋进的步履铿锵有力。
携手、协作、破浪、破圈。经历2022这个不平凡的年份,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同舟奋楫、同频共振,朝着同样的方向、秉持坚定的信念、释放磅礴的力量,一体化发展的节奏强劲高亢。
使命、重任
我们同力共担
2023年,ChatGPT火爆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袭来,人们感慨,人类可能已进入新技术大爆发的“前夜”。
就在这个“前夜”,阿里云推出超大规模语言模型“通义千问”,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这些大模型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学习和成长,通用人工智能的大时代已然到来。
对于创新,长三角唯进步、不止步。
两年前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全球率先完成相关实验;
去年底的杭州,之江实验室推出了“之江瑶光”智能计算操作系统;
去年8月的南京,全球首个云原生算网操作系统发布;
今年4月的合肥,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长三角的一项重大使命任务。
重大的使命,源自雄厚的实力。目前,长三角聚集23个大科学装置,10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5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1/3、1/5、1/6、1/7。
当好“开路先锋”,就是要发挥一体化的最大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张江实验室、合肥实验室、苏州实验室、之江实验室集群发展,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揭牌,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出新步,超4万台大型科学仪器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创新迸发智慧火花。
这些智慧火花,将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电影《流浪地球2》中,拥有超强算力和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机MOSS让人惊叹。
两年前,速度远超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的“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在长三角问世。
“九章二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成功研制。可以说,这也是长三角协同创新产出的重大科研成果。
既仰望星空,又埋头创新。迎着科技革命的澎湃浪潮,“开路先锋”正加速驰骋。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是长三角的又一重大使命。
“我现在每一样穿戴都来自另一个国家的制造。我的衬衫和领带都是由中国制造。大家看,我从中国的开放中受益了。”去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论坛暨2022年虹桥HUB大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在演讲中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虽然是玩笑,但此言非虚。开放,给世界带来的是更多的机遇与红利。
生产总值2.69万亿元,以占长三角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这些“硬核”的数字,来自长三角对外开放合作的重大平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今年3月,2023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虹桥品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与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徽合肥的3家分中心进行深化合作签约。
大虹桥,如彩虹般多彩。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区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苏州打造“北向拓展带”,嘉兴加速构筑“金南翼”,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联通国内国际的“彩虹桥”星光闪耀。
新开发银行行长马可·特罗约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在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经济活动和创新中心,为中国现代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化、世界级,已然成为长三角的鲜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