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如何更美?听听专家怎么说——
“安置小区管理要融入基层治理,激活物业、居民、社会组织多方合力”
“目前小区物业怎么收费运营”“有没有考虑在小区里设立便民医疗服务中心”“小区周边配套怎么样?门口有没有公交车?1公里生活圈有没有形成”……
在昨天举行的“最美安置房”评审会现场记者发现,专家们关注安置房建设的问题变少了,关心配套与管理的问题变多了。
“杭州已经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安置房建设模式,像标准化施工、样板房展示、阳光建管等机制均在各个项目中落实,市区两级督查监管也比较到位,这些机制有效确保了安置房建设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评审组专家蒋纹总结。
一组数据印证了她的说法。
坚持“新建项目建设品质达到中等偏上商品房水平”总体要求,近年来全市累计96个安置房项目获评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4个项目获评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不少项目还融入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成为市级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等。
“硬件”有保障让居民很放心,“软件”也要给力让住户更舒心。
“回迁安置小区的长效管理一直是个难题。这不能仅靠小区物业,而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共享。”蒋纹指出,要把安置房小区管理融入基层治理,除了要发挥专业物业作用,更要把居民发动起来,形成自治力量,把社会组织请进来,形成有益补充。
实际上,围绕“长久美”“治理美”,不少回迁小区作出了有益探索。
如蔡马人家小区回迁以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三方协同治理模式,群策群力制定小区公约、因地制宜组建以本土人才为主的蔡马物业、积极主动推进民主议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让群众生活更具参与感。建德昌盛公寓安置房小区创造性探索共济养老模式,由物业收集小区内老人的各项诉求,召集小区业主开展上门洗衣、做饭、打扫、代买跑腿、送医等对口服务,既为小区内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又提供了部分劳动岗位……
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共富生活。
“这是我们第二年启动‘最美安置房’评选,旨在通过评选树立样板、形成示范引领,更好地打开全市回迁安置工作‘快建房、建好房、强配套、促管理’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市范围涌现更多‘最美安置房’。”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最美”评选为契机,加快打造规划设计标准高、工程质量有保障、配套设施更完善、长效管理更有序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让回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