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政府举措
项目招引,产业布局
开发区(园区) 打赢经济翻身仗的主引擎
绵延数十公里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汇聚着硬核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空间、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产业蓬勃发展;5G无人机配送“空中外卖”,无人车在小镇内穿梭运送快递,自动发药机最快8秒根据处方出药……便捷、高效,富有科技感的多项体验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不断实现。
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承载区,杭州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支持建设高能级战略平台,通过不断推动开放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园区)实现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全覆盖,重点科创平台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3000名;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园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实现双创孵化载体全覆盖。
目前,杭州拥有16个开发区(园区),正在争创杭州钱塘新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6 个高能级战略平台。杭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园区)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主导产业占比提高到60%以上,形成3个千亿级、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去年,杭州启动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这是杭州各大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导向。通过积极打造创新活跃产业生态,推进杭州加速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新政提出,要推进“一园一主业”发展,每个开发区(园区)聚焦1-2个特定产业,高标准谋划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平台,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园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年均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企业5500家以上。
推动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要素资源的统筹和保障。
今年2月,杭州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每年在园内供应标准厂房400万平方米以上,整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1万亩以上,支持力度再升级。并同步下达开发区(园区)年度工作任务,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建设标准厂房、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等11项重点指标,并将指标逐项细化分解至年度、季度、月度,实施“挂图作战”,加大土地、项目、能源等各类要素保障力度。
此外,杭州在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层面不断创新。临平余杭经开区深化构建全流程“服务专班”机制,加强从签约到竣工“一条龙”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弘晟智能高端装备核心零配件生产基地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12天。上城高新区努力打造“预审批70天”+“拿地报批22天”两阶段审批模式,出让2宗“带方案出让”工业地块,将“拿地期”变为“加速期”……通过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紧盯项目落地开工、入库入统全过程,杭州正不遗余力地推进招引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
作为产业经济主平台主阵地,杭州各开发区(园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总营收(3244.55 亿元)、盘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4029 亩)占全市比重均超七成,规上企业研发支出总额(145.44 亿元)占全市比重超八成,成为全市打赢经济翻身仗的主引擎。
让园区这颗“吸铁石”发挥更强磁力
当老旧的工业园区无法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腾笼换鸟”让它华丽蝶变,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传统的数码卖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通过科技赋能吸引产业集聚,新旧更迭后的园区成为当代年轻人向往的创业空间。
时代和环境一直在变,唯有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做出改变的园区才能行稳致远。当然,一个城市、政府部门每次的“随叫随到”和“全心全力”,也给了创业者最强的底气和最大的动力。
想园区所想,急企业所急。一直以来,杭州有口皆碑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众多企业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开发区(园区)这颗“吸铁石”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让它发挥更大“磁力”,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强势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