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理论研究
村美人和共富的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06-12 16:05:18

在浙江很多地方,已经找不到清晰的城乡分界。

车行安吉县上墅乡,窗外是宽阔的公路、连片的住宅区,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刘家塘村。这座占地7.8平方公里的村庄,坐拥全国3A级景区——刘家塘蜗牛谷景区,是“安吉县首批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

谁能想到,曾经的刘家塘村只是一个不知名的“落后村”。它的蜕变源于20年前的一场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即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年间,“千万工程”润物无声,深刻改变了千千万万个“刘家塘村”——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千万工程”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刘家塘村,寻找其中的奥秘。

好山好水成致富源泉

刘家塘村的村民们有一个共识:这一方水、一片群山就是他们最宝贵的资源。

然而,这份共识来之不易。21世纪初,刘家塘村靠着开矿、建石灰窑发展了经济。粗放式的开发让不少村民成了“万元户”,可漫天的灰尘、弥漫的灰烟让人白天不敢开窗,雨天不敢出门。

发展经济就一定要破坏环境吗?理想中的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些疑问萦绕在刘家塘村村民的心头,也萦绕在省内许多其他农村居民的心头。据浙江省委农办摸排,2002年的浙江仅有4000个村庄环境较好,剩余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

这是一种发展现象,也是浙江遭遇的“成长的烦恼”。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常说:“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千万工程”应运而生。刘家塘村迎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关掉了煤矿和两处石灰窑。不开矿了,靠什么发展?刘家塘村把好山、好水变成了自己的“致富经”。

2007年,村民刘国平在狮子石水库旁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一干就是16年。这期间他眼看着村里发展休闲产业发展区、公共服务功能区、村落文化景观功能区,狮子石水库蜕变成狮子石休闲景区。

漫步在村里10公里的休闲绿道,记者常常能在不经意间发现隐藏其中的民宿,每到夏季,这里常常一房难求。在刘家塘村党总支书记褚雪松看来,“千万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刘家塘村的转变,但打造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善村居环境只是第一步。

从“要我建”到“我想建”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农民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刘家塘村工作了十几年,褚雪松愈发能体会到这句话中的力量。

在他看来,整治和建设村庄要激发农民自己的积极性,让农民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村庄的维护和运营中,这样才有长久性、持续性。

“只要涉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就不要相关补偿费用。”这是刘家塘村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它起源于8年前的一次尝试。

2014年,村里打算将位于西面的沙町岛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示范点。“当时村里集体经济能力有限,慎重考虑后,我们想出让老百姓无偿提供土地的办法”。褚雪松回忆道。

起初,村民意见很大。可当褚雪松和村干部带着效果图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老党员带头砍掉家门口的竹子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这场实践。事实证明,村民虽然牺牲了眼前的利益,却换来了4米宽的沥青路从每家每户门前穿过,家家户户旧貌换新颜。

褚雪松觉得,自这件事以后,村民的观念从“要我建”转变到“我想建”,许多事做起来不费劲了。“就像齿轮一样,一环扣一环,我们村依靠村民的觉悟获得了自我进化的力量。”褚雪松说。

城乡互促走进现实

浙江乡村的发展,不止于乡村本身,还为城乡关系的重塑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必须着眼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率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200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宁波、台州调研“千万工程”工作时,为浙江未来的城乡关系定下了目标。

谈及乡村对城市的贡献,许多人会想到农产品供给,或者乡村旅游。然而在浙江,许多乡村开始承接城市外溢的产业,吸引从城市走出来的优秀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村已经变成了城市的补充和延伸。

和许多乡村一样,刘家塘村新建了一所创客基地——电商“百人楼”,目前已经招引了近60位创业人才,37名大学生加入,业态包括电商、文创、演艺等等。

打造创客基地,是刘家塘村开启全域乡村经营新模式的一招。美丽乡村建设起来之后,褚雪松开始思考,如何找到从“建设”到“经营”的门道,在承接城市外溢产业和项目的同时,做到共同成长?

安吉的许多乡村面临着这种困惑。2022年,安吉县发布了《全域乡村经营的实施意见》,用“国资投建+民企运营+利益链接”的全新机制来经营乡村,以资源、资产入股,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

刘家塘村乡村运营主理人王杰认为,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是让“肥水”流入自家田,招引农旅、文旅、科创等更多业态落地,再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实现双向共赢。

刘家塘村以运营前置的思路,把经营理念贯穿到乡村规划建设全流程。通过成立安吉牧云乡村公司,系统推进文创综合体、匠人街、乡村运营研究院等一批项目实施。同时培育“牧云公社第二空间”运营品牌,以创业人才为核心,构建乡村人才社群,吸引人才下乡、创意返乡,用人才撬动乡村振兴。

未来刘家塘村会是什么样?褚雪松说了一个预定目标:“2023年力争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经营性资产增值5000万元以上。”

我们常说,除了城市之外,我们还有广阔的乡村。这个广阔,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对发展潜力的判断。唯有一个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的乡村,才能有效承接城市的溢出,弥补城市发展的不足。如今,浙江千千万万的乡村“改头换面”,城乡互促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章忻 编辑 李雅南   编辑:高婷婷
杭州网推出专题,宣传杭州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宝贵经验,宣传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构建完善“八八战略”抓落实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