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停摆”三年 “满装”归来 杭州这场“胜会”缘何能穿越时空惊艳世界
发布时间:2023-06-14 12:04:41

传承技艺——拳拳匠心“承古今”

当天惊艳亮相的“满天装”龙舟,董阿毛再熟悉不过了。

76岁的董阿毛,是西湖区蒋村龙舟协会的特聘工匠,因为手艺好、经验足,他做的龙舟在邻里街坊中名气很大,这些“满天装”的龙头正是出自他的手。

早在“满天装”下水前,我们就去拜访了董阿毛。在工作室见到董阿毛的时候,他正在雕琢一颗新的龙头——龙鼻与上颚已经初现雏形,他熟练地操使着刻刀和锤子,在木桩上刻画着龙眼附近的细纹。

比起两年前见到董阿毛,如今他似乎又多了些许白发,但是精气神却比往年要好,“今年蒋村‘龙舟胜会’又恢复了,大家都很期待,我们做龙舟也铆足了干劲!”

董阿毛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又继续了手中的活。眼下,他正在赶制一个来自金华的“订单”——一艘赤膊龙舟,“在所有龙舟里面,赤膊龙舟是最简单的,其中最费时的就是龙头的雕刻,我一般要花费七八天时间。”

真正讲究的是“满天装”龙舟的制作。上世纪70年代末,一度遭受毁灭的蒋村龙舟文化,随着改革开放又重新活跃起来。1984年,新的“满天装”龙舟乘风破浪,重现世人面前。“那艘‘满天装’就是我做的!”董阿毛自豪地说道。

然而,当年那艘“满天装”已经“老”了,后续又因为各种原因被拆散并束之高阁。

好在,“满天装”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2018年,董阿毛和另外几位师傅一起,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又重新打造了一条“满天装”龙舟。如今,蒋村龙舟协会有龙舟两百多艘,其中“满天装”龙舟有三艘。

手握了近60年的刻刀,董阿毛不仅练就了做龙舟的精湛手艺,也对蒋村龙舟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董阿毛的手脚比以前慢了,眼睛也愈发不好了。这几年,他始终牵挂一件事——找个接班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把龙舟文化发扬光大。“龙舟文化是根植在我们蒋村人心中的一份水乡情结,只要还做得动,我就不会放下刻刀。”董阿毛说,“只要龙舟精神不磨灭,龙舟技艺就不怕失传!”

传播文化——划进“未来”向世界

老工匠们的心声,也是许许多多蒋村人的心愿。

2005年,蒋村龙舟协会在本地老百姓的期待下“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展龙舟运动和交流活动、培养龙舟运动骨干、提高龙舟技艺,并开发了一系列与龙舟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促进龙舟文化传播。2011年,蒋村“龙舟胜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蒋村街道打造了蒋村港、十字港等一批独具“水乡记忆”的党群特色服务阵地,依托龙舟协会党支部、“股社共建”力量,通过开展“龙舟主题月”“红色辅导员进校园讲龙舟”“支部水上运动赛”等一系列具有浓浓“蒋村味”的活动,让蒋村龙舟文化“活”态传承、历久弥新。

为了弘扬传统龙舟文化,蒋村龙舟协会会长沈荣根花了不少心思——不仅恢复了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还将“满天装”龙舟“划”进了校园,向“未来的建设者们”展示蒋村传统文化。

2021年6月,蒋村龙舟协会在文溪小学建了一所龙舟文化研究院,还把3只龙舟模型、3只龙头等捐赠给了研究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动态体验课程,让龙舟文化在蒋村延续下去。

2021年10月,蒋村龙舟协会与杭州乐川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让传统龙舟与现代竞技龙舟优势互补,促使龙舟运动的常规化、合理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龙舟训练基地成立之后,组建了青少年和成年人的龙舟队,不仅有蒋村及其周边的居民来报名,还有不少外地的龙舟运动员和爱好者加入。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蒋村街道组织开展了“龙舟月”系列活动,蒋村港亚运公园水上运动基地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龙舟赛事,“就连国外友人都慕名而来参赛,对龙舟很感兴趣!”沈荣根难掩自豪,“蒋村龙舟已经‘划’出了杭州,‘划’向了世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西湖微融圈 王优 张英杰   编辑:高婷婷
杭州网推出专题,宣传杭州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宝贵经验,宣传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构建完善“八八战略”抓落实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