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网站上,有一类视频容易出圈——拍浙江的农民房。一个村里,家家户户住“别墅”,而且设计感十足。
浙江农房火出圈,只因农民很“豪”?还有哪些深层原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将全国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放到浙江,来自住建部和全国各省级住建系统相关负责人来到杭州临安区,探访农房“火出圈”的奥秘。
40万元建好毛坯房
“农民自建一幢毛坯房约40万元,马路对面一套商品房排屋400万元。”太湖源镇青云村党委书记张华明的一句话,让许多人惊讶不已。看着3层“农民别墅”,同行的央媒记者不敢相信:怎么会这么便宜?
在青云村农房集聚区,已有30多户农民靠着数年积蓄或低息贷款,盖起了“大别墅”。据介绍,集聚区计划安置58户,包括危房重建和新建农房等。
张华明介绍,在这里,农房按照“统规自建”的方式建房。“规划、设计时,有3种建筑风格、3种户型方案,让村民自己选。最终,大家投票确定了现代民居的风格,落地面积110平方米和125平方米两种户型。”他说,村民自己买材料、自己找有资质的“乡村工匠”盖房,村里统一提供“五通一平”、统一委托监理。
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监理等都不用花钱,农民只需要出材料和人工费,建房的花费省了不少。“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始终聚焦农民群众住房方面的急难愁盼,让农民群众住得放心又舒心。
“如果是困难家庭,我们还有6.25万元/户的危房拆除新建补助或者4.75万元/户的维修加固补助,金融机构还有专门的低息建房贷款。”临安区相关负责人说。
大咖不收设计费
前不久,家住临安区太湖源镇碧淙村的周银富,在手机上的“浙里办·农房浙建事”平台系统提交了建房申请。只过了一个多星期,没出一趟门,申请就通过了。
“建房申请材料从原来的18份减到‘零材料’,时间从47天减到9天左右。”临安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农村建房审批难、安全管理难、危房治理难等“硬骨头”,浙江建设全省一体化的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系统,即“农房浙建事”。
除了审批提速,数字化还在农房监管增效、便民惠民上,成效明显。
比如,在青云村农房集聚区,每户在建住房旁都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这是建房的“全程云上监管”,能够远程确保安全施工,建完后摄像头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再比如,浙江已将全省1117万户农房的结构、建造年代等信息排查入库,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房屋安全进行大模型研判,建立精准、闭环的农房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完成危房整治63万户,实现危房“动态清零”。
浙江农房的“颜值”,也通过数字化不断提升。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设计的东梓关村等一批“网红”浙派民居,成为浙江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上的最美风景,国际获奖,群众认可。
在浙江,有很多不花钱就请来的“大咖”为农民设计房子。比如,在“农房浙建事”上,有800多套风格各异的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有些还是VR版本,都出自专业设计人员之手。市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还能免费修改图纸,更好地满足每个农户的个性化需求。
记者从住建部村镇司了解到,将会议放在浙江开,原因之一就是浙江在农房数字化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