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诗意”
——书写新时代的“西溪且留下”
西溪且留下。
留下什么?无疑是一个时代之问。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我们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留下”二字的分量深沉,它是发展模式的沉淀,也是面向未来的嘱托。
让家园变成公园,让生态助力生产,在湿地的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西溪湿地用20年,探索出了第一个“留下”的答案——
刘想介绍,西溪湿地的发展,以湿地公园为“玉”,以湿地周边区域的开发和保护为“金”,通过“赋金于玉”实现“金玉成碧”,带动湿地公园“金镶玉”组团发展,实现旅游、求学、居住、创业等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
这种以公园和绿地设施为“绿色引擎”的城市开发模式,被称为“西溪模式”,即“POD”(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山舞认为:“西溪湿地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探索了从‘湿地公园’到‘湿地公园型城市组团’再到‘POD发展’的转型之路,依托湿地衍生业态,形成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成为杭州的一个新增长极。”——这片绿意盎然的湿地带动区域发展吸引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总部、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之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先后进驻,融合效应日益显现。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建华说:“‘西溪模式’的精髓,就是立足国家湿地公园定位,坚持积极保护方针,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相统一、人与自然相和谐、历史与现实相交融。今年4月,市政府批复了新一轮《西溪湿地周边地区景观控制规划》;我市还建立了西溪湿地保护基金,计划2023—2028年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用于保护管理、监测研究、科普宣教等工作。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新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施行基础上,今年5月《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杭州13.43万公顷湿地有了法律‘护身符’。”
相携相融,和而共生。
第二个“留下”,则要“走出西溪看西溪”,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大命题——
站在城市视角,杭州正以西溪湿地为起点,往西串联起和睦湿地、五常湿地、南湖、南苕溪、青山湖湿地等,为城西科创大走廊构建了一条“湿地湖链风景路”。
站在全国视角,杭州西溪湿地智治中心已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并计划在杭州亚运会之前推出。该试点项目将通过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双向实时交互,以数字化手段,科学回答西溪湿地保护与利用平衡的时代命题,并带动全国82家国际重要湿地向数字化保护管理转型,成为讲好中国湿地保护故事的重要数字窗口。
站在全球视角,西溪湿地正实现模式的“出海”,在全球湿地治理语境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际湿地公约原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宏大工程,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国际湿地公约现任秘书长穆桑达·蒙巴称赞西溪湿地“生动展示了城市湿地是如何得到保护,并为城市注入生机活力”。
当下,杭州正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更好地呈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人间天堂的别样精彩,以“湿地水城”展现“杭州之美”,以“诗画天堂”彰显“浙江之韵”。
山水相依,景城交融。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西溪湿地的“诗意”浸润城市品格,引领我们挥洒出更绚丽的诗篇。
发现“西溪且留下”的核心价值
徐文杰
西溪且留下。
这里是宋高宗笔下南宋择都的选择之一,是张岱眼中的深溪盘谷、避世桃源,也是今人可畅游的诗意画卷。
历史与现实在“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意境中悠然重叠,然而我们应当知道,这份“诗意栖居”,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再相逢”——
往宏观上说,自然风貌、文化遗产都是在历史中穿行而过的迹忆:在发展中变迁,在变迁中消磨,是不少自然景观的宿命。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何维持水墨江南的韵味,至今仍是一份“生态、生产和生活”协调发展的开放问卷。
往具象里看,“芦花纷飞、鱼翔浅底”是西溪的过往,它既蕴藏于古人的文化生命里,更体现在百姓的市井生活中——这片土地经历过荒废无用、满目疮痍的痛,也曾吃过粗放发展和急功近利的苦。从销声匿迹的边缘,重回碧波流转、翠色满园,需要决策的高度、付出的决心、坚守的定力、涵养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因此,最好的保护,是不露痕迹的风光如昨、欣欣向荣的民生风貌,更是相辅相成的“三生融合”。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程最远;最简单的曲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西溪的20年,是与淳朴自然相向而行的20年,也是尊重发展规律,不断探寻解答的20年。
从这个意义来说,“西溪模式”的最大启发,不是简单地把风光景致框在画中、写在书里、拍进电影,而是沿着“八八战略”的精神指引,以宏大的历史眼光,运用法规之度、治理之能、管理之效、创新之力,让这片土地保留自然赋予的禀赋、融合发展需要的资源、书写湿地治理的模板、创造全球共享的价值。
这才是“留下”二字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