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中常遇到的一件“小事”引热议——货卖出去了,钱怎样收进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25 11:00   

7cd3e5249b2f4c6e64ef4c9738ecc18f_zjrb2023112500003v01b006.jpg

数贸会期间,蚂蚁金融展示在金融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 记者 朱海伟 摄

数字贸易,大势所趋。但在新航程中,收钱这件“小事”,却是困扰不少商户、企业的“大事”。

义乌是世界超市,那里的商户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货卖出去不是本事,把钱收得回来、安心放在口袋里才叫本事。

国际贸易涉及国家多、币种复杂,卖货收钱并非简单的你来我往。11月24日上午,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数字贸易发展论坛上,国家有关部门、境内外数字金融领域的专家、智库、企业代表等,围绕数字金融赋能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让数字金融助力中小企业二次攀登。

跨境支付挑战多

对许多外贸人来讲,收钱也是存在风险的。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数字经济与全球经贸规则研究院院长程惠芳告诉记者一个案例。有的国家外汇管制,只能现金支付,有一次她做外贸的学生把现金带回国进行安检时,钱被人拿走,造成不小的损失。

当前,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亮点。借助数字化赋能,小额高频、点对点交易呈指数级增长。比如义乌,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的广泛化、高频化会带来很多结算问题,也是所有商户面临的共同痛点。

在此趋势下,不论是现金支付还是跨境结算支付,支付便捷及结算效率,都有更高要求。比如结算周期、外汇风险、买家跨境手续费、货款资金流、信息流、银行合规压力等,都是数字金融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数字金融部/小微客户部副总经理张超,发布了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风险指数形势报告,希望能为外贸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报告指出,受部分国家企业付款风险上升的影响,近年来45个国家综合风险平均值由2022年的25.5%上升到了30%以上。从地区看,自2022年年末至今年第三季度,中亚、南美、北非、东南亚部分国家仍处于较高的风险水平。

张超分析,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用好风险指数,也能以定量的方式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判断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信用风险水平,辅助其经营决策,同时也为中小微企业群体在外贸信用风险领域开展更细致的专业研究提供依据和抓手。

他举例,目前虽然单边主义呈强化之势,新兴经济体在部分领域与中国竞争日趋激烈,但总体上多数国家对我国货物和服务的进口需求仍相对旺盛,成为促进今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有利因素。

便捷结算成趋势

旧地图到不了新大陆,数字贸易急需金融基础设施与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银行正不断探索用数字人民币新方案改进跨境支付体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数字货币办公室首席业务经理李欣介绍,他们与义乌小商品城合作,将数字人民币与义支付有机融合,创新了“一站结、一币结”等产品,将数字人民币融入现有支付体系,实现更加快捷的结算处理。

最近,他们还在此基础上,为商城的5万商户以及全球148个国家的买家,提供一套基于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解决方案。“这一模式打通了境外账户和境内的钱包体系。”李欣说,目前这一模式已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部分客户中成功实施。

解决数字贸易问题,需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一百余年的外资银行,渣打银行(中国)副行长兼个人、私人及中小企业银行部总经理李峰表示,他们始终扮演着中国与全球地区连接器的角色。

“难以获得效率高、成本低、体验佳的跨境金融服务,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全球展业面临的难题。”李峰表示,他们针对这些特点,从账户、结算、汇率、融资四个方面推出了e商跨境服务,系统性地推进了包括账户通、结算通、汇率通和融资通在内的“四通”,系统性地为中小企业疏通进出口业务中的金融脉络。

数字金融助力数字贸易企业二次攀登,道阻且长。会上发布的2023数字金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力度差异比较大,比如2022年六大银行科技投入总金额超过1000亿,而大部分中小银行投入不到一个亿。

不过让人振奋的是,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市场,2022年占全球数字支付市场41%,超过了美国、欧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纯线上的金融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的规模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这些都有助于中小企业数字贸易“出海”。

新型银行被寄予厚望

义乌,中国的外贸晴雨表。论坛上,义支付总经理左刚给大家分享了义乌本土唯一的支付品牌“义支付”(Yiwu Pay)。

从“买卖全球”到“全球收付”,义乌在数字贸易和数字结算领域蹚出了一条路。未来,增长点在哪儿?

“在新兴市场。”左刚表示,一直以来,北美和欧洲都是他们的传统主力消费市场。这几年他们看到,亚太、东南亚以及中东整体的消费能力和需求能力都在明显提升。因此,他们也开始关注义支付在新兴市场的能力建设,这是未来的增长空间也是挑战。

数字贸易的发展,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对于数字金融来说,可以做些什么?

“提前帮客户和企业预判和管理风险。”香港金融科技行业协会会长、Banking Circle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国樑直言,货卖了没收到钱,赚了钱但因为汇率波动亏回去了,这些老问题都需要新解法,答案就在数据里。

不诚信名单数据在哪?征信信息在谁的手上?银行。基于此,李国樑认为,支付行为的数据是最好的防范商业诈骗风险的抓手。

银行不可能帮企业完全化解商业风险,但是银行有最全面最底层的数据。李国樑进一步解释,比如当某个诈骗账户被银行发现时,可以进行冻结或退款等操作。再如,通过实时查询对方征信信息,也能帮助数字贸易的企业防范很多风险。

设想很美好,落地却需要前沿技术的支持。基于数据隐私,现在在新技术——零知识证明的助力下,可以实现不需要暴露具体数据就能做相关校验。比如对方过去6个月的平均余额是否超过1000万——既保障了隐私,也拿到了更实时高效的询证函。

“我们需要建设以数据贸易为中心的新型银行。”李国樑说,数字贸易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银行,而是更专注在数字贸易的基建银行。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郑亚丽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