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乌镇峰会的主题是“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与会的中外嘉宾对这三个关键词如何理解?面向未来,数字世界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来看今天的《川源蹲点观察》。
《浙江省产业数据标准化白皮书(2023)》作为“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的重磅发布之一,提出了包括未来工厂、产业大脑等20多项产业数据标准。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 田燕翔:我们是首次发布,标准化的数据能更好地为行业企业服务。
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陈畴镛:产业数据真正能够放大它的价值作用。
孙晖,是白皮书起草方之一“数梦工场”的负责人,半年前开始,他就调研走访省内上百家工厂企业,深入了解他们数据流通的堵点和难点。
记者杨川源:它重要的意义在哪里?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晖:这个白皮书是一个起点。标准化最大的难度是在跨行业的、跨部门、跨体系的协同性。只有标准化之后才能推动我们形成高质量的产业数据。
记者杨川源:只有把大家各自说的“方言”,变成一种普通话互通自己的数据,这样才能够实现这样的突破是吗?
孙晖: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课题我认为至少要做3到5年。要专注于技术的创新,同时的话要和我们的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标准化”正是实现“包容”“普惠”数据共融共通的土壤。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这次参与乌镇峰会,正是带来了数据新平台的建设方案。
记者 杨川源:基层的很多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非常高,如何降成本?
奇安信集团总裁 吴云坤:没错,如果每个产品都建立自己的所谓技术平台,那成本太高了。所以我们其实用集约化的方式建立技术平台,然后大家在一个土壤上长出不同的花,长出不同的草,这个其实是非常经济节省成本的一个方式。
记者 杨川源: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数据基础制度。在顶层设计和基层需求的连接上,需要做哪些突破?
奇安信集团总裁 吴云坤:如果没有顶层设计,他就每天碰到的问题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数据整个共享利用开放当中,我们核心的是要解决过程当中的规则问题,还包括策略问题,还有制度性安排问题。有韧性一定是统筹安全和发展之后的一个重要特征。
加强联通普惠、技术创新,是建立高质量数字世界的基础,而要做到“有韧性”,关键在人。十年峰会,互联网浪潮一浪接一浪,作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弄潮儿”,近年来张朝阳也在不断刷新着自己。
记者 杨川源:张老师您好,您看我这次对您的称呼是张老师,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物理课主播”这个新角色。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我就是满血复活吧,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很多,让竞争充分发挥。
记者 杨川源:您所经历的互联网事业发展的20多年,与咱们中国的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其实是在一起的。特别是在这十年当中,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我看到几个变化,从3G到4G、5G,带来的是内容的传播形态从文字图片,到现在短视频直播的形态,新媒体已经到了一种纵深的阶段,这是这十年的变化,对产品的专注,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是最关键的。
记者 杨川源:怎么理解有韧性?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世界上有很多年龄很大的人依然在干很重要的事情,我现在还小,而且还能做很多重要的事情。
“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来自多个国家的大使表示,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巴哈马驻华大使 波莱特·贝瑟尔: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也对全人类意义非凡,我认为像这样每年一度相聚在互联网大会,能推动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联系、深化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