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独居、高龄老人正面临“做饭难”“吃饭难”的困境。让老年人吃得舒心、顺心、放心,也是本次会议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优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具温度和力量,杭城的一部分小区顺势推出了开在家门口的老年食堂。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到运营成本、场地规模、服务无标准化指导等原因,有些开着开着“消失不见”了。
杭城现存的这些老年食堂目前情况如何?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以杭州润万家老年食堂为例。目前,润万家拥有18000余名会员,最高日活达到3000多人次。过去三年,润万家新建设了7个站点。
尽管经营规模并不算小,负责人郦剑在实际经营中,依然碰到不少“头疼”的事情。“像我们的老年食堂一般都开在社区里,油烟的处理就是一个大问题,楼上住着居民,也要考虑他们的感受,如果可以做到无油烟排放就好了。”郦剑说。除此以外,还有老年食堂的员工普遍是退休工人,使用智能设备有一定困难等。
在杭州,像郦剑一样,运营老年食堂的人还有很多。如何解决破解这些难题?让老年人长久地享受到这些家门的福利。
在市政协委员杭州花想衣裳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茅莉民看来,加强对老年食堂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提升工作素质,保证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舒心、安心的饭菜。”她说。
此外,她发现部分社区食堂难以长久维系还存在着运营机制不成熟、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作为一名“掌舵人”,这位雷厉风行的企业家以女性柔软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破解老年弱势群体‘食有所依’的困境,势在必行!”
针对如何保障食堂“长效运营”的话题,她提出还要开拓新的合作模式,以多元经营为例。老年食堂的运营不能只针对老年人,要对外开放,扩大服务范围。建议以大食堂的形式面向所有人开放,可设置“长者服务区”“长者窗口”,以适合老年人口味的特供菜肴、阶梯式的优惠折扣、宽敞方便的用餐区域,既保证食堂的正常运行,也可更持久的为老年人服务,使食堂运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每一个社区的老年人口数量都是不一样的,主体单位在承办前应提前摸清有关辖区的就餐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老年食堂的规模。”茅莉民说。
此外,她建议,可以明确食堂承办主体。比如以街道为单位进行承办,社区间组团,利于整合辖区内的资源。扩大经营范围,对路程较远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采用配餐服务,打破地域界限。形成“大合唱”,使老年食堂在生存中求得发展。
“尊老爱老,让他们老有所养、食有所依,是提升每个家庭、整个社会幸福感的重要内容,也是杭州养老服务有质量有温度,确保养老服务满意度名列全国前列的重要体现。”茅莉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