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站的火炬传递现场,身高1.86米,但脸庞还带着些许稚气的火炬手马瑞麟格外引人注目。
年方14岁的他,是杭州市杭州中学初三的学生,也是参与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的2000余名火炬手中,年龄最小的火炬手之一。
马瑞麟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在泳池里犹如蛟龙,不仅在国家级、省级的游泳比赛里屡破纪录,而且11岁就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13岁时他的200米混合泳成绩已达到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标准。更难得的是,从小学到初中,在坚持高强度游泳训练的情况下,他的学习成绩在校内始终名列前茅。
“许多人觉得游泳训练和学习很难兼得。特别进入初中后,因为学业比较紧张,游泳训练又一天都不能耽误,挑战确实很大。”马瑞麟说,但其实只要将两者平衡好反而能相互促进。以他自己为例,上学时,如果老师每天给其他同学布置10道题,就会帮马瑞麟一起筛选出与他学习程度相匹配的3道题,把这3道题吃透就能实现高效学习。暑假,马瑞麟几乎把游泳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有时吃饭也会见缝插针看书。而学习中的一些方法、知识,他同样会用到游泳的动作技巧训练中。
正因为马瑞麟在校内外的出色表现,在得知他入选火炬手名单后,学校的老师们都说,惊喜但不意外。反而是马瑞麟在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淡定,让老师们有些出乎意料。
这样的小细节,流露出这个腼腆少年的可爱一面。“其实我心里很高兴,只是想表现得酷一点。”马瑞麟说,收到这个好消息的第三天,他正好开始冠军杯游泳比赛的比拼。因为赛前生病,本以为这次比赛成绩不会很理想,但成为火炬手的荣誉感让他顶住了各种困难,一举拿下5块金牌。
对待火炬手这一新身份,马瑞麟也拿出了学习和游泳时的钻研劲头——他反复看了好多遍亚组委发给火炬手的培训视频,研究了此前传递活动中,火炬手们交接时的动作,自己也设计了几个。在火炬传递前的彩排时,他又和前后两棒的火炬手商量确定了最终动作。
虽然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在真正拿到火炬的那一刻,马瑞麟发现自己比预想的还要激动很多。“第57棒火炬手是中国武术运动员戴丹丹姐姐,当她把亚运火种交接给我时,我感觉有一种神圣感在内心不断激荡,仿佛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和记者再提到这一瞬间时,马瑞麟依然忍不住提高了声调。他说,以前在课本里学到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词语,这一刻,有了切身感受。
在湖州站传递火炬,对马瑞麟来说,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2018年,9岁的马瑞麟第一次参加省运会就是在湖州。按照省运会比赛规则,10岁以下的孩子属于同一比赛组别。因此,马瑞麟的赛场首秀就是和不少比自己大一岁的孩子同台竞技。他用3枚金牌、破三项赛会纪录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因此崭露头角。
“其实小学一年级刚开始训练游泳时,我的成绩一直不出色。但我相信,不畏挑战地坚持下去,终能等到收获。”马瑞麟认为,自己游泳的爆发点,就在2018年的省运会上,湖州是他游泳梦想的一个新起点。
而这一次,湖州或许又将成为他另一个梦想的起点。因为火炬传递,马瑞麟认识了第59棒火炬手、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万蕊雪。一直对化学、物理等学科深感兴趣并希望未来能从事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马瑞麟,抓住机会向万蕊雪请教了不少问题。
从西湖大学的学习生活到万蕊雪的研究领域,马瑞麟把火炬传递现场变成了自己扩展知识的机会。而万蕊雪也向马瑞麟发出邀请,接下来要带着他好好参观一下西湖大学。
马瑞麟和浙江大学中国水上运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湖州站火炬手许亚萍也因火炬结缘。“传递结束后,我们20多个火炬手和许亚萍老师一起在湖州西山漾浙江大学水上运动吴兴教学基地参加了皮划艇活动。”马瑞麟说,许老师不仅教他皮划艇的动作要领,还给他做了冲击浙大的规划指导。
马瑞麟在火炬传递活动中的收获,也让他的父母感到惊叹。“虽然他参加过多次比赛,但都有教练、队友在一起。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去参加重大活动,没想到不善言辞的儿子能认识这么多偶像级的火炬手。”在马瑞麟的爸爸马科看来,这一次火炬传递带给儿子的积极影响不仅在于当下,更将让他受益终身。
而手持“薪火”跑在风景如画的湖州太湖路上时,马瑞麟悄悄给自己立下了未来的奋斗目标:“做游泳游得最快的科学家或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