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府《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查报告(书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8-18 14:01:33 Fri   

(2023年8月21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市政府《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纵深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牢牢把握经济恢复窗口期和关键期,政策举措协同发力,我市经济社会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杭州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亮点有:一是全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9%,增速超过全国、全省,市场预期改善,有效需求逐步改善,经济活力明显提升,服务业和消费较快恢复,工业经济启稳回升,物价就业总体稳定。二是数字经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复苏回暖,数字经济支柱行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0%,扭转了2022年营业收入下降态势。全省平台经济大会召开及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出台护航平台经济行稳致远,重点平台企业企稳回升。三是要素支撑实体经济继续提升,上半年工业投资保持在40%以上高位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额13%,是在2022年我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5年首次回升至10%基础上,占比继续提升,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带动产业兴城。四是市场化改革红利继续显现,我市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杭州市优化营商条例等法规出台护航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至6月底市场主体已经达177万户,上半年我市新设企业增长20.4%。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要求以及杭州市人大财经综合监督系统监测,计划报告执行过程中需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预期性指标完成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目标值较为困难,从人代会批准的37项指标看,有4项预期指标慢于时序进度。比如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要完成全年“6%”目标较为困难;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0%,要完成“高于GDP增速”目标较为困难。二是部分约束性指标目标值设定需进一步科学评估,2023年上半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3.4%,未达到高于88%全年目标,而2021-2022年该指标从87.9%下降至83.3%,2023年目标值较难完成;2023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未达到低于28微克/立方米全年目标,而2021-2022年该指标从28.2微克/立方米上升至29.6微克/立方米,2023年目标值较难完成。三是支撑经济结构性恢复基础尚需夯实,从产业支撑来看,工业经济承压明显,一方面工业支柱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行明显,传统制造业多年处于低位增长,工业增长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出口困难叠加工业生产者出口价格总体下行进一步削弱工业企业利润,我市工业利润下降17.8%,下降幅度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从需求端来看,我市出口增幅从2022年7月开始逐月下行,到今年1-2月下降19.8%后虽然降幅收窄,但上半年出口增速位居全省次末位(高于温州)。同时,我市作为省会城市的消费聚集力不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7%,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吸引省内人员来杭消费能力偏低。四是先行指标预警提示仍存下行压力,4月、5月和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处于收缩区间,同时杭州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小。

我市当前仍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在增多,为确保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顺利完成,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保持经济稳中有进态势。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紧扣计划报告确定的预期目标,强化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所涉领域的监测分析,细化具体工作举措,推进指标任务完成。要强化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基金、金融支撑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政策间协调配合,评估和提升实施效果,增强经济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要进一步搭建顺畅的政企沟通服务机制,政策出台前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发挥好政策稳预期、增信心的重大作用,同时要抓细抓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的贯彻执行。要强化对影响杭州经济增长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确保全年经济稳中有进。

(二)进一步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下半年要着力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持续整体向好,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新兴消费,推动绿色消费,拓展消费新场景。要坚持市领导牵头、专业人员组成的重大项目招引机制,保持制造业投资增长良好态势,推进项目落地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下更大力气稳定外贸订单,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发挥“数贸会+自贸区”叠加优势,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要强化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意识,加强国际贸易摩擦主动防范和应对,对贸易合规、欧盟碳关税、跨境人民币结算、出口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辅导。

(三)进一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聚焦数实融合,把握好产业发展智能化、基建化、实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和机遇,推动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产业在引领发展、强链补链和紧跟产业变革方面走在前列。要重塑平台经济特色优势,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夯实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通过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平台错位发展、企业梯队培育、加大科技创新扶持、支持企业融通发展等,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高。要围绕“两地四中心”建设,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引导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服务业标杆城市。

(四)进一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要通过绿色场馆建设、绿色能源供应、绿色交通升级等专项行动,推进“无废亚运”,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办会成果。要持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更大力度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徐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