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8-18 14:11:01 Fri   

(2023年8月21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以下简称农业“双强”行动)工作情况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项目。从今年4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推进农业“双强”行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开展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工作情况作为2023年中心工作,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聚焦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精心谋划组织。

1.提升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工作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农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新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系统梳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相关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双强”行动的根本遵循,体现在方案制定、调研开展、报告起草等全过程各方面。

2.聚焦重点任务,精心制定实施方案。一是聚焦农业“双强”行动重点任务。围绕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情况、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情况、农业“双强”要素支持保障情况开展调研。二是聚焦助力打好亚运攻坚仗。围绕直供亚运会农产品生产安全、亚运会期间城市农产品供应保障等情况开展调研。三是聚焦常委会审议意见跟踪监督。围绕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米袋子”“菜篮子”保供和农民“钱袋子”增收工作等审议意见贯彻执行情况开展调研。

3.深入田间地头,扎实开展专项调研。赴全市所有涉农区、县(市)实地调研,先后走访绿而康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17家,嘉润牧渔智慧渔工厂等现代农业园8个,湘湖实验室等科研院所6个,现代农事服务中心9个,与农业企业主、经营负责人、科研专家、农民等深入交流,广泛听取农委委员、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咨询专家意见建议。特别是7月12日至13日,李火林主任亲自带队赴临安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为更好发挥人大作用助推农业“双强”行动取得更大成效指明了方向。

4.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监督实效。一是省、市、区三级联动。在迎接省人大农委调研的同时,通过市、区(县、市)联动,加大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全市农业“双强”工作。二是杭甬“双城记”联动。组织部分市人大农委委员、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负责人赴宁波考察学习,实地查看相关现代农业园区、科研院所等,深入交流座谈,唱好杭甬“双城记”。三是线上线下联动。运用好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数字化场景,通过数智赋能提高工作成效。

二、市政府推进农业“双强”工作情况

市政府锚定“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工作目标,聚焦农业保供能力提升、发展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经营体系重塑和可持续能力提高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驱动农业现代化先行。

1.聚合推进不断加强。一是政策保障不断加强。组建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合力攻坚,制定并印发《杭州市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二是金融供给不断加强。市财政新增安排2.5亿元支持全市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联合在杭金融监管部门和省农信联社实现全市村镇银行县(市)域基本全覆盖,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涉农主体融资成本,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三是人才引育不断加强。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1256”工程,培训各类乡村人才9000余人次,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农创客培育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2.科技强农成效明显。一是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高质量推进杭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累计育成农作物品种700余个,较大影响力的品种85个,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二是科研攻关深化推进。与中国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重点实验室湘湖实验室落户我市,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近两年落实市院合作项目10个、产业团队和首席专家工作室项目65个。三是数智农业引领示范。深入推进《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区10个,省级认定数字农业工厂31家、未来农场1家。四是科技服务持续提升。开展综合性下乡、小分队服务、针对性走访,深化“政府主导、科技牵头、部门联动、特派员服务”的科技特派员杭州模式。

3.机械强农持续提升。一是全力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布局打造20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萧山党湾农事服务中心、临安於潜农事服务中心列为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全省农业“双强”推进暨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在临安区召开。二是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村、整畈流转,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改造,通过土地宜机化改造联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标准地改革,以“农业标准地+双强”项目为核心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有9个项目开工。三是全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应用。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4个,着眼“有机可用”“有好机用”推广粮食、蔬菜、秸秆等先进农机适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7%,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92%。

4.共富带动效应显现。一是加快综合种养扩面。发展稻鱼、稻虾、稻鳖、稻蛙、稻鸭等综合种养10.71万亩,预计综合产值可突破5亿元,拉动农业产值增长1个百分点。二是加快农业新型主体培育。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和“户转场、场入社、社提升”行动,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国家级示范性农民合作社18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83家、省级示范性农民合作社92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49家。三是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打响醉忆杭鲜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出100个特色村、2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12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17个国际乡村旅游体验点,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

三、调研中发现问题

1.在争当全省领跑示范上还需持续发力。一是重大项目招引要加强。宁波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招引正大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25家落户,集聚了种植、养殖、农牧机械制造等6大产业集群,2022年总产值突破70亿元,受土地限制杭州还尚无如此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龙头企业培育要加快。我市在相较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规模以上农业企业不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相对较少。三是特色品牌打造要加力。除西湖龙井、千岛湖鱼头、临安山核桃、建德草莓等品牌外,在全国单一农产品上有影响力的农业特色品牌较欠缺。

2.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上还需持续深化。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还要进一步优化。虽然已经有省农科院与萧山联合建立的湘湖实验室,市农科院和市农发集团也加大了农业科技攻关,但聚焦绿色生态种养等的科研攻关成效还不够明显,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二是种业振兴行动推进还要进一步深化。高质量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还要深化探索,还需系统推进现代育种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自主创新等重点举措,进一步发挥种业对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三是数智赋能现代农业还要进一步深入提升。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乡村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仍有欠缺,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建设还不够,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在农业机械高质高效上还需持续提升。一是先进适用小型农机具研发制造推广还有差距。虽已针对丘陵山区以及我市蔬菜、茶叶、水果等农机装备加强了研发制造,在“有机好用”上有了一定进展,但是与国外久保田等高水平农机品牌相比还有差距,真正实现“有好机用”还需持续加大研发制造力度。二是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还有差距。我市集中连片土地较少,零散地块不适宜机械化,虽然已通过土地整村、整畈流转,打造了一批1000亩以上连片粮油标准地和500亩以上连片蔬菜标准地,但是农业生产用地规模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部分农田道路、水利设施还不够完善,电线杆较多,机耕道路缺乏,影响农用无人机、大型机械的操作使用。三是现代化农事服务还有差距。虽已布局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但是规模化、管理规范、服务能力完善的农机服务组织还相对较少,农事服务半径小,农机购买、维修、使用、保养等方面高效便捷农机服务还要加强。

4.在资源要素综合保障上还需持续加强。一是人才支撑还需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缺乏,人才老龄化严重,新生专业力量补充不足,同时农业企业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相对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二是财政支持还需加强。机具、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导致支农惠农政策成效不够明显,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有待提升。三是基层力量还需加强。县、乡农机管理站职责严重弱化,农机农技人员力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双强”行动任务要求。四是用地保障还需加强。基层普遍反映农业用地指标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比如省级和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用地准入标准分别为8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以上,实际操作中设施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同时受制于工业标准地政策对亩均税收、投资强度等指标的要求,农业经营主体想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落地难问题依然突出。

四、有关工作建议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要结合主题教育,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把建设农业强市作为服务农业强国战略的主抓手,在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中打造更多有杭州辨识度的农业现代化标志性成果。一是要始终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中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二是要深度融入“千万工程”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以农业“双强”行动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农业“双强”行动相互促进、高效协同。三是要围绕助力“共富示范”推进农业“双强”行动。要挖掘杭州农业特色禀赋,突出杭州农业内涵,做深做细做实总书记提出的“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做优强村富民产业。具体工作建议如下:

1.着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提质增效。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高质量推进杭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杭州人才、资源和数智优势推动种业强市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聚焦粮食安全推进优质稻、油菜等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水平,加强良种引选和示范推广,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着力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健全我市现代种业“保、育、引、繁、推”工作体系,显著增强种业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与支撑。

2.着力推进科技强农行动提质增效。紧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与生命健康三大重点,加强农业科技自助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集成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农业数字化前沿技术,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品质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数字农业示范项目。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建立稳定长效的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种粮大户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着力推进机械强农行动提质增效。高标准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集成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综合种养和数字农业,打造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标志性成果。高标准推动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聚焦“农机+农艺+农资”“科技+品牌+数字”服务一体化,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创新开展全程“保姆式”、多环节“菜单式”、单环节“点单式”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打造农事服务特色品牌。高标准推动农业标准地改革,积极稳妥引导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提升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农业生产用地规模效应。高标准推动适用农机推广,加大丘陵山区适应型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工作力度,提升粮油、蔬菜等主导产业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

4.着力推进资源要素保障提质增效。强化人才保障供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健全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乡村工匠及农创客培育等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强化财政保障供给,加快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对现代种业、高效农业生态园建设、农业机械化、宜机化改造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农业产业发展“量身定制”金融服务。强化土地保障供给,想法设法破解当前农业用地难题,优先保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等设施用地需求,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徐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