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亚(残)运会举办情况及持续放大亚运效应的报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2-27 15:03:21 Wed   

(2023年12月28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赋予杭州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在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我们战胜经验缺乏、疫情影响、延期举办等困难挑战,圆满实现了“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亚运会是杭州的高光时刻”,李强总理表示“这次亚运会非常圆满、非常成功”“办出了奥运会的水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等国际贵宾也给予高度评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呈现了“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和杭州取得的精彩蝶变,向世界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情况

自筹办工作开始,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最高标准、最强担当、最大激情、最硬作风,全力推进各项筹办举办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精彩盛会。

(一)高效顺畅构建组织体系。国务院专门成立亚运会、亚残运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保、宣传、抵离、礼宾等工作。2016年3月成立亚组委、2019年10月成立亚残组委,扎实开展赛事筹办工作。随着筹办工作深入,成立亚运会、亚残运会工作领导小组和赛事总指挥部,协调推进办赛组织和重难点事项解决。深入编制筹办工作总体计划,确定亚运、亚残七个方面重要里程碑任务,细化形成4000多项具体任务,形成明确的筹办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编制8大《客户群服务计划》、51个《业务领域运行计划》及各《竞赛场馆运行计划》,构建标准统一、职责清晰的计划体系。

(二)精彩圆满呈现重大活动。坚持把开闭幕式作为亚运举办的重中之重,精巧构思、匠心独运,谋细谋深各个环节。呈现了4场“让中国人看了骄傲、让全亚洲看了震撼”的“现象级”视觉盛宴,留下难以磨灭的高光时刻。坚持“安全、顺畅、有序”做好火炬传递,精心组织2场火种采集仪式、2场启动仪式,1999名亚运火炬手、599名亚残运火炬手圆满完成传递,现场参与群众超300万人。首创线上火炬传递,一亿多位“亚运数字火炬手”参与。

(三)简约惠民建设赛事场馆。坚持建设运营与区域发展、民生需求紧密结合,按照“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原则,充分利用周边区(县)、高校及省级有关单位现有场馆设施,最大限度降低资金预算。亚运会、亚残运会30个训练场馆全部为改造场馆,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全部场馆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均配备安全防范、自动操作、信息通讯、物业管理等各类信息化系统。亚运会延期后,首开场馆赛前惠民开放先河,所有比赛与训练场馆共接待群众超过1900万人次。

(四)专业规范开展竞赛组织。坚持“以竞赛为核心”,统筹推进竞赛组织。协调解决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密集换届、赛事规则变动等多重困难,完成运动员三次报名和《技术手册》《报名指南》等307册竞赛出版物修改发布。开展全要素测试演练,共组织72场测试赛(其中10场为国际比赛)、2次综合测试演练、2次“赛时一天”演练,全面提升指挥运行能力。41个竞赛场馆(群)运行团队、21个独立训练场馆(群)运行团队、42个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高效完成赛事运行,98%的问题在场馆层面解决,亚运亚残共8520场次比赛场场顺畅、精彩,比赛中止中断情况、赛前训练延误情况、场馆竞赛器材运行故障、转播和票务事故“四个零发生”。

(五)绿色智能彰显亚运亮点。引领智能办赛新风尚。构建以赛事总指挥部指挥平台为核心,涵盖各层级、各场馆的数字指挥系统,核心系统100%上云,赛事期间中央成绩系统累计处理数据消息182万余条,网络安全风险事件零起。首创“数字人”和“智能仿生手”点火方式、电子身份注册卡、外币数字移动支付应用,组建全球最大的5G万兆网络,赛时公共信号制作时长创历届亚运会之最。“智能亚运一站通”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1.24亿。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建成“无废亚运”场馆39个、“无废亚运”饭店83家、“无废亚运”工厂4家。上线“亚运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可回溯可更新。首次使用零碳甲醇燃料点燃亚运开幕式主火炬,亚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赛时环境质量为历史同期最佳,优于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亚运会碳排放量约88.29万吨,合计碳抵消捐赠109.99万吨,成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六)细致周到提供服务保障。严守安全底线。分级分类制定亚运安保方案664个、各场景应急预案130个,累计为20.2万名参赛人员、27095辆车辆提供注册服务,全力保障政治安全、赛事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全方位安全。优化亚(残)运村服务。坚持各赛区标准统一,统筹推进1个亚运村(亚残运村)和5个亚运分村、3个运动员接待饭店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综合考虑国籍、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制定运动员村分配方案,经过严格遴选签约72家亚运和29家亚残运官方接待饭店。赛事期间,杭州亚运村以“24小时不打烊”便捷、周到、温馨的服务,精准精细、优质高效提供吃、住、娱、购等全方位服务保障,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分别累计接待19067人、5042人,打造了安全温馨舒适的“亚运之家”。抵离工作顺畅便捷。推动“杭州=迪拜”“杭州=阿拉木图”2条新开航线和包机审批“绿色通道”落地。创新实施“一次开箱、联合核验”枪弹抵离保障、健康申明卡“集中申报”、离港高峰人员行李提前值机等机制。累计完成涉亚(残)人员抵达服务32254人、离返服务30572人,完成53支射击代表队822支枪、52.2万发弹药抵离工作,为各国来客留下美好“第一印象”和“最终回忆”。交通保障精准有序。建立安保交通指挥调度协同机制,明确跨赛区高铁运输方案,设置836公里亚运通勤路线、276公里亚运数字专用道。投入保障车辆4937辆,累计发车近6万班次,总服务里程约300万公里,准点率100%。亚残运会期间打通机场无障碍通道,调集无障碍车200辆,改造197辆无障碍公交车,实现参赛人员无障碍通行。严密保障食品安全。对食材入仓检测、仓储运输、调配加工进行全环节管控,确定亚运村(分村)餐厅28个、集体用餐配送单位34个,统一建成标准化食材仓20个。累计保障2624.89吨食材、368.94万人次安全用餐,实现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扎实做好医疗保障。全面研判赛事期间传染病疫情风险,梳理较大公共卫生风险3大类12项。赛事期间累计监测涉亚人群100万余人次,未发生传染病疫情对赛事造成影响。确定定点医院41家、亚运村综合门诊部1个、场馆医务室133个、比赛场地医疗点127个、观众医疗点83个,调集救护车166辆、3架医疗直升机,累计救治患者14563人次,实现今年以来国际性重大活动中首次要人新冠“零感染”、亚运史上首次医疗服务“零投诉”。中医推拿广受欢迎,累计为30余个国家和地区7493人次提供服务。外事服务周到圆满。圆满保障了10批次外国元首、7批外国政要团组1406人、亚奥理事会和亚残奥委员会大家庭成员等贵宾1610人,实现礼宾工作“零差错”。反兴奋剂工作顺利完成。亚运会、亚残运会分别设置55个、20个兴奋剂检查站,完成了2048例、461例检查任务,确保参赛环境公平公正。气象服务精准可靠。国省市气象部门共同组建亚运气象中心,构建“立体、多元、精密”气象监测体系,亚运史上首次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为重大活动和赛事顺利举办提供了全面、可靠、精准的气象服务。

(七)高频宣传浓厚亚运氛围。主动开展多元立体宣传,全程出新、出彩、出圈。雅加达亚运会闭幕上的“杭州八分钟”精彩亮相,会徽、吉祥物、口号、体育图标等亚运标识构建独特亚运美学体系。发布官方体育服饰、火炬形象、“亚运数字火炬手”、主题歌曲,“迎杭州亚运会趣味跑”“亚运走十城”“亚运四进”等活动遍及国内外40多个城市。赛事期间,主媒体中心召开30场新闻发布会,观众通过央视总台电视端观看赛事累计达341.53亿次,涉浙江和亚运报道320万篇(条),点击量1914.5亿次,话题讨论量8.84亿次,境外媒体报道18.7万篇(条)次中99%为正面中性,唱响了亚运声音,彰显了浙江风采与中国风范。

(八)多方联动扩大亚运参与。与亚奥理事会、亚残奥委员会、国际奥委会、国际(亚洲)单项体育联合会等保持紧密合作,参加4次亚奥理事会执委会、8次亚残运执委会、2次亚运NOC地区论坛、1次亚残运动员论坛等15次国际会议,成功召开17次亚(残)运会协调委员会以及代表团团长大会、世界媒体大会、技术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接待各国际(亚洲)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地区)奥委会来访考察百余次。坚持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制作并在央视播出史上首部全景式展现亚运会70年历史的纪录片《嗨,亚运》,主题电影《热烈》票房破9亿,成为影史国产体育片冠军,主题电视剧《泳往直前》受到欢迎。杭州亚运博物馆史上首次赛前开馆,已接待约16000余人次,赛后面向公众开放。

(九)广泛动员推进市场开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总思路充分挖掘赛会市场价值,亚运会、亚残运会分别签约各层级赞助企业176家、154家,市场开发总收入达53.66亿元,远超向亚奥理事会买断经营权的7亿元。“寻找2022个亚运梦想”“亚运足球梦想”等大型公益项目圆满收官,亚运公益参与人次超7.8亿,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出台《浙江省第19届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处置侵权及隐性营销案件230余起,高效完成延期后890份合同补充协议签订。推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亚运亚残税收政策公告,优惠支持力度为历届洲际运动会最优。

(十)多措并举提升团队力量。多维度、系统化推进人才培养,开展通识和专业集中培训数百次,累计覆盖数万人次。积极吸纳专业人才,选聘88名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参与场馆团队。组织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武汉军运会、陕西全运会等赛事学习观摩,选派16名干部赴北京冬奥组委挂职锻炼三个月,加快提升实战经验和能力。面向全球招募赛会志愿者,累计报名达31.7万人,择优选拔3.76万人,创新亚运志愿者服务模式,打响“小青荷”赛会志愿服务品牌。

(十一)党建引领做好筹办工作。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亚运筹办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在每个场馆团队组建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廉洁办亚”,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组建56个竞赛场馆和30个独立训练场馆监督组,聚焦场馆建设、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确保赛事筹办举办风清气正。

二、筹办工作经验体会

回顾八年筹办举办历程,我们在奋斗中收获良多,深深体会到抢抓机遇、创新求变、精益求精、勠力同心是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关键所在。

一是抢抓机遇,就是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从“国之大者”高度谋划推进工作,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以筹办为契机实现体育与产业、民生、文化相互促进,最大程度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市民健康素养和文明程度,实现城市能级跃升、国际影响力攀升、群众获得感提升。

二是创新求变,就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坚持科技引领求变革,做到数实融合、数智赋能。开启数智化办赛新模式,创新运用“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开闭幕式数字火炬手、电子身份注册卡、各种机器人应用等。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突破,将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场馆建设、赛事组织、服务保障等方面,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科技智能之新、绿色节俭之新、与时俱进之新,从“杭州新亚运”看到“中国新时代”。

三是精益求精,就是只留经典、不留遗憾。坚定必胜信心、鼓足超越勇气,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依靠更充足的准备、更完备的设施、更精密的方案、更优质的服务完成各项筹办任务,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惊艳亮相,赛事组织“零失误”,交通、住宿、食品、医疗等“零投诉”,实现亚运盛会高标准的成功、高水平的成功、精彩绝伦的成功、无与伦比的成功。

四是勠力同心,就是开放包容、团结协作。以包容友爱的博大胸怀,不断传递团结、友爱、协作的精神。国家、省、市(包括协办城市)实现紧密联动,赛事侧、城市侧形成强大合力,运动员奉献了精彩的竞赛表现和真挚友谊,市民游客掀起观赛热潮,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加强沟通理解、交流互鉴,共同打造了“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运盛会。

三、抢抓机遇持续放大亚运效应

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推动杭州在城市综合能级、国际影响力、群众获得感等方面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抢抓迈入超大城市序列的重大机遇,进一步释放亚运红利,深化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不断谱写“最忆是江南”的精彩篇章。

(一)高水平打造国际赛事之城。一是推动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完善亚运场馆赛后综合利用“一馆一方案”,创新多元化管理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市民游客运动健身、游览文娱等需求。56个竞赛场馆中,19个全民健身场馆将面向市民群众开放;21个市场化运营场馆将以低于当地市场价格的收费标准向体育赛事、培训、会展开放;8个专业场馆将作为训练基地;8个高校场馆主要面向校内教育开放。二是积极筹办国际体育赛事。与更多国际体育组织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展国内外顶级单项赛事和U系列赛事招引行动,争取各梯队国家队主场赛事在杭举办,打造国家级赛事基地、体育训练基地。未来几年,国际皮划艇“杭州超级杯”、2023—2026年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等顶级赛事将陆续落地杭州,力争3-5年内引育1-2项全国前十电竞赛事、新增1-2支全国前十电竞俱乐部。三是积极培育本土赛事品牌。探索将赛事融入世界遗产、自然景观、历史街区、城市地标等特色场景,做精做优杭州马拉松“双金+”赛事品牌,不断提升“中国杯”西湖赛艇公开赛、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杭州大运河水上马拉松、杭州国际高尔夫球锦标赛、国际(杭州)毅行大会等本土赛事影响力,举办公路自行车、赛艇、滑翔、攀岩等户外运动赛事,探索举办长三角、杭州都市圈、“杭甬双城记”等区域性挑战赛。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办好横渡钱塘江、端午龙舟赛、百姓运动会等全民健身赛事。四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乘借亚运东风,杭州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从8年前的40.6%跃升至46.0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8平方米提高至2.74平方米,滑板、攀岩、霹雳舞等新兴项目得到年轻人青睐。亚运会后,将继续把市区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建成“15分钟运动圈”;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年不少于330天、每周不少于35小时。

(二)全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一是坚持“会展+”完善设施布局。结合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差异化布局会展场馆,加快建成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杭州大会展中心,完善“1+X”(1个重点场馆,X个酒店配套、商业体、写字楼等)设施建设,建设通达会展场馆的地铁、城市快速路等交通服务设施,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规模结构优化、功能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备的会展场馆体系。积极推动会展业与数字经济、新制造、新消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优势和特色产业联动发展。二是高水平办好现有展会。围绕2029年西湖国际博览会一百周年重要节点,制定西湖国际博览会重塑行动计划,提升百年西湖国际博览会品牌力。全力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打造数字贸易领域的“达沃斯论坛”。精心筹办良渚论坛、2024年“亚洲之光国际艺术节”、“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积极引进国际会议。三是高质量培育海外平台。借助亚运会红利,着力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积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高起点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推动亚运期间国际服务模式长效化,探索构建“亚运城市联盟”,进一步扩大国际友城“朋友圈”,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一是持续放大“智能亚运”优势。将“智能亚运一站通”转化为城市一站通,作为杭州数字城市的服务平台。推动杭州亚运会相关信息系统、数字平台以及5G、VR/AR、超高清视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充分利用,推动智能场馆设施融入城市大脑2.0建设,推动“亚运在线”转型为重大活动筹办数字化管理平台。二是持续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亚运场馆游,选取最有代表性场馆进行景区化提升改造,结合“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游线的开发增加水上游览视角。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馆)、黄龙体育场等许多场馆已安排年底前的演唱会项目。承办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推进亚洲之光艺术节等综合性国际节庆落地,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真正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三是持续提升城市无障碍水平。抢抓亚残运会筹办重大机遇,近年来杭州市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已改造提升14万个,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多公里、缘石坡道2.9万处,设立380个手语无障碍服务点。接下来将继续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地方标准,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推进政府网站、办事窗口、公共服务机构网点等信息无障碍建设,破解特殊群体出行难、沟通难、融入难问题。四是持续创新城市志愿者管理模式。借助亚运契机,城市志愿者人数达142万,各类志愿活动参与群众超100万人次,杭州市构建起了“一个统筹、两方协调、三大力量”志愿服务新体系,激发杭州青年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热情,培育、沉淀有丰富技能经验和能力的志愿者骨干,在“后亚运”时代为大型赛会举办和社会文明发展提供志愿服务支撑。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林海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