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自2016年3月1日《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尤其结合迎亚运,全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文明风尚行动,有力推动了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城市服务更加优质、城市秩序更加井然、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城市文明更加鲜亮,全社会促进文明行为意识不断强化,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全市向上向善氛围进一步浓厚,杭州连续16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2年度选树“杭州好人”71例,入选“浙江好人”30例,入选“中国好人”3例。2022年杭州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达到84.86,比2021年上升0.08个分值,比2014年上升1.23个分值,保持了连续8年连升的良好势头。网上问卷显示,杭州市民对《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下文简称《条例》)的知晓率达到93.98%。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就《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分三个方面作一报告:
一、已做主要工作
(一)狠抓统筹指导保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一是细化相关规划意见。坚持制定年度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印发杭州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加强对全市文明行为促进的统筹指导。二是深化文明建设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组织“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回头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和道德模范(平民英雄)、“杭州好人”“诚信杭州人”选树等活动,积极倡导并积极推进“光瓶行动”“光盘行动”,一体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三是强化文明宣传倡导。组织人员深入机关、学校、商场、广场、公园、景区、车站、工地和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和阵地,运用公益广告小品、文明提示牌、志愿服务等形式,广泛宣传《条例》,倡导文明新风。将文明行为纳入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发行地方德育教材《最忆杭州》,建立校园文明公约,开展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连续十八届举办“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选树活动,组织全市100多万中小学生“浙江有礼·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实践。四是优化政府支撑保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健全市、区县市文明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先进人物的褒扬和帮扶礼遇制度,指导协调全市开展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投入真金白银,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统筹安排资金保障各类文明建设。
(二)狠抓重点领域规范,大力促进文明行为。一是着力维护良好公共环境秩序。整合宣传渠道,发起“全民无烟迎亚运”活动,编录亚运志愿者控烟培训课件,常态化开展控烟宣教志愿服务,启用30余个城市地标性“无烟杭州无烟亚运”控烟宣传V站。积极推进健康宣教工作,完善健康科普资源库资源817个,举办省市各类健康宣传讲座357场,播出健康主题广电节目近500期。二是着力保障道路交通出行安全。积极开展文明出行宣传,自2021年7月以来,在各类新闻媒体中报道宣传交通文明安全621篇,其中中央级媒体报道30件,“杭州礼让斑马线”得到新华社、央视等报道,《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点赞杭州,推出《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主题短视频在人民网上发布。运用交通安全码、货运导航系统、智安通等线上平台,宣教覆盖各类车辆服务企业3933家,驾驶人员28.2万。积极做好人行横道规范设置审查、安全隐患系统整改和全面优化提升工作,完成人行横道的综合治理工作3044处;人行横道设施优化2502处;设置让行标志牌1811处;推进“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共完成平交路口治理7668处,新增信号灯147处,新增照明881处。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拒载、绕道等问题,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三是着力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行餐桌新风尚,指导餐饮协会发布反浪费倡议,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发布餐饮企业“红黑榜”。推行医疗新风尚,将文明行医就医纳管入规,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水平和群众就医满意度体验;推行婚丧新风俗,构建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婚俗改革一体化服务机制,上城、建德获得第一批省级婚俗改革优秀试点单位称号。推行殡葬新风俗,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无烟陵园”,创新推出“预约祭扫”平台,得到民政部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推行环保新风尚,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行动,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加大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质监控和监管能力,2022年钱塘江流域蓝藻防控工作得到卢山副省长肯定批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整改销号常态推进河湖“清四乱”。
(三)狠抓文明鼓励监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注重信用建设。推进社会信用立法,2022年7月1日,正式实施《杭州市社会信用条例》,成为全省首个社会信用立法的城市,其中政务诚信监测、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融合互通等条款为全国首次提出。持续推进信用宣传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反诈、交通、教育等领域诚信专项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推广诚信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二是注重慈善公益。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经费保障,保障见义勇为人员权益。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开展亚运城市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建设应用场景,升级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志愿善城”金名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宣传落实慈善税收优惠,表彰慈善工作先进。落实无偿献血政策,启动刷“健康码”献血直免,将无偿献血纳入《杭州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内容,提高献血者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注重依法处罚。严抓系统督查考评,每年制定《杭州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每季度组织全域测评,多层级多角度开展督查,加强抄告整改。严查交通违规违法,交警、城管、数据资源等部门建立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的证据、信息数据共享和执法合作机制,保持严管严查严罚态势。严治生态监督违法,用好卫星遥感等新方法,多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候鸟保护”等专项打击行动,提升“四乱”问题监管能力;加强水环境监管,制定《杭州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2021年开始与黄山市共同编制《新安江流域水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加强流域联防联控监管。严格文化领域执法,加强旅游秩序监管,推进杭州“文管在线”的全域贯通应用,严查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不合理低价”行为;依托智慧监管系统,结合实地督查、联合检查,实行通报制度,落实闭环整改;突出文物隐患整治,围绕消防火灾、法人违法、盗挖盗掘等重点隐患,开展专项检查,推动整改销号。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在贯彻实施《条例》、促进文明行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面上支持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少数部门和区、县(市)党委政府思想认识不到位,未把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未能把《条例》宣传贯彻执行与重点工作任务有机“融合”起来。部门监督管理职能和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少数一些基层组织还存在敷衍了事、摆拍作秀等形式主义现象。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动力不足,需要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予以推进。全市对文明促进涉及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等硬件投入很大,但促进文明行为工作专项经费不足、资金投入还需加大。
(二)市民文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按照“当好东道主、办好亚运会”的要求,对照《条例》规定的内容,市民文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全市情况看,不文明观赛、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烟蒂、行人乱穿马路、不文明养宠、出租车不文明驾驶、城市公园不文明行为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如随着露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河道滩地内搭建帐篷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成为面临的新问题。市民特别是老年市民的卫生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不够,设计活动和教育载体针对性、效用性不强。
(三)文明宣传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宣传渠道局限性大,传统媒体宣传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宣传载体和方式探索创新不够,宣传效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如我市绿化方面在公共文明教育引导、公益广告宣传等方面还需改进提升;博物馆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示、志愿服务工作、公益广告设置、选树宣传先进道德模范、公共文明教育倡导等方面仍需加强改进。
(四)综合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问题反弹反复,超门店经营、乱张贴、乱挂晒、“牛皮癣”等市容环境乱象与执法监管打游击战。一些城中村老旧房屋地带整体人居环境条件差,道路坑洼、立面破损、卫生死角依然是社区环境整治难题。文明施工仍需加强监管,噪音扰民、乱堆放、黄尘飞扬、泥水漫街等现象还不能完全杜绝。
(五)监管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各地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监管方式仍以人工现场检查为主,无人机、无人船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程度不高,数字赋能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管理长效机制需要健全,多方位、多角度、常态化的管理程度还需提高。“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多方位、多角度、多主体的管理模式还待完善,往往启动工作很重视,后续各部门的常态联动、协作不够,持续推广力度方面也需进一步加强。此外,部门之间力量整合、信息共享、联动执法等机制还需完善。
三、下一步推进实施措施
后续,市政府将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以此次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为契机,以争创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督促的职责,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相结合、积极倡导和有效治理相结合、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文明有礼的良好氛围。
(一)在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投入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进、社会协同、全民参与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进一步理清相关部门职责,健全检查考核、文明创建、文明行为评估、执法处罚体系。二是强化社会活力。通过提高社会的动员能力、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调动市民个体向善向好的内驱力,引导市民群众自觉成为文明行为促进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结合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市、区县市财政部门进一步增加对各类文明建设的财政支持保障力度,加快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夯实文明行为促进的硬件基础。
(二)在强化教育引导、弘扬新风上下功夫。一是宣传力度再加大。进一步加强《条例》的学习宣传,提升《条例》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大力倡导市民群众养成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上网、文明晾晒、文明观赛等好习惯,进一步促进市民文明意识增强和文明行为养成。二是文明新风再弘扬。持之以恒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擦亮杭州“最美精神”金名片,组织开展“最美”十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每年选树道德模范(平民英雄)、杭州好人等,全力打造全民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在强化专项治理、提升文明上下功夫。一是深化专项整治。市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商务、文广旅游等相关部门,结合迎亚运,巩固深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文明好习惯养成、文明交通提升、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志愿服务等城市文明大提升活动,解决公共文明领域的突出问题。二是深化文明实践。以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深化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建设文明实践示范线(街、圈)等阵地,实现“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全覆盖。完善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领导体系,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线”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便捷度、群众参与度。
(四)在强化依法治理、常态长效上下功夫。一是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转变执法监督理念,促进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措施,丰富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从执法主体资格确认、执法争议协调、执法程序规范等方面,切实做到执法监督有法可依;以法治考评为抓手,促使各执法部门切实履行好《条例》所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监督,让群众在执法过程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二是探索常态长效机制。以城市网格精细化管理为依托,高度重视“平常、日常、经常”,建立“每日曝光、每周巡访、每月督查、双月点评、季度测评、年度考核”督查检查机制,努力做到管在平常、严在日常、抓在经常,让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