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一切为残疾运动员着想 杭州体育馆无障碍环境改造很暖心
发布时间:2023-10-21 21:14:59

作为杭州历史最悠久的场馆之一,杭州体育馆在承办亚运会的拳击比赛后,也是亚残运会硬地滚球的竞赛场馆。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场馆运行团队只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转换,无障碍环境的改造处处彰显对残疾运动员的贴心与暖心。

看台上的轮椅座席

“亚运会结束后,我们第二天就开始进行了转换工作,拆除拳击赛事的所有器械,按照亚残运会的要求对各类设施进行安装、调试。”杭州体育馆馆长刘震表示,场馆运行团队总结了今年6月举办全国残疾人硬地滚球锦标赛的经验,将之前10的转换工作缩短至7天,大大提高了效率。

刘震介绍,硬地滚球有专门的地胶,需要将之前拳击比赛的所有地面设施拆除,之后才能铺设地胶,而且每一片地胶都需要进行人工仔细核对,才能完整地拼接起来,不能出现一丝裂缝。在绘制比赛的场地线时,哪条线先贴,哪条线后贴,都有讲究,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

运动员使用无障碍升降台

而在流线设计上,更是从残疾运动员的角度出发,处处为他们着想。除了随处可见的无障碍坡道和看台上的轮椅席位,场馆里还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和升降台,这些设施还布局在观众流线上,让腿脚不方便或坐轮椅的观众也能享受便捷,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在运动员的室外流线上,还增设了遮雨棚,刘震表示,参加硬地滚球项目的都是坐轮椅的运动员,如果遇到下雨天需要撑伞就很不方便,这时候遮雨棚就能发挥作用。

运动员室外流线上的遮雨棚

记者还发现,为了方便运动员与记者交流,和亚运会时相比,亚残运会的混采区挡板也“矮”了不少。经过了解得知,硬地滚球赛场混采区的隔离装置降低到了60厘米。刘震说:“第一天的比赛下来,整个流线上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运动员也都反映各项设施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此外,杭州体育馆还在观众入口区专门设置了硬地滚球的体验区,吸引了不少孩子参加。趁着周六放假,杜先生带着女儿来观赛,结束后女儿也在体验区小试身手,玩得不亦乐乎。“主要是带她来学习残疾人努力拼搏的精神。”杜先生说,“运动员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在比赛中让自己的球更靠近白球,就像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希望女儿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孩子们体验硬地滚球

不仅为了科普硬地滚球这个项目,更是通过寓教于乐让孩子领悟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这也是场馆设置体验区的初衷。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王振恺 文/图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