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杭州亚残运会乒乓球项目正式开打,将一直持续到10月28日。考虑到今天还将举行开幕式,乒乓球首日赛事只持续半天时间。不过,赛程依旧紧凑,10个小项55场小组比赛在今天决出胜负。

本届亚残运会乒乓球项目设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共37个小项。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将参加乒乓球30个项目的角逐。
那么,亚残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和亚运会有何不同?
首先,残疾人乒乓球使用的台网尺寸与亚运会完全相同,仅对使用轮椅的运动员进行了修改;桌腿固定在端线内至少40厘米,这是防止运动员在接近球桌时不慎撞到导致受伤。
乒乓球项目根据运动员残疾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不同的级别。一般分为轮椅(1-5级)、站立(6-10级)和智力障碍(11级)共11个等级。在轮椅和站立组中,数字越低,则身障损伤对运动员竞争能力的影响就越大。
每个级别的运动员只能和同级别或相邻级别的运动员进行比赛,以保证公平性。
其次,赛制也有一些不同。每个小项都采用淘汰制进行,每场比赛都是五局三胜制。考虑到部分运动员比赛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球场空间做了重新设计,现场总共能容纳12个球台。
最后,握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由于部分残疾运动员的手部功能受到影响,他们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握住拍柄。因此,他们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固定拍子在手上,例如用胶带、绳子、手套等。有些运动员甚至会把拍子直接绑在手臂或手腕上。
这样做可以增加拿拍的稳定性,但也会降低挥拍动作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因此,残疾运动员需要更多地依靠身体的移动和转动来完成击球。
像中国三届残奥会、三届亚残运会乒乓男单冠军赵帅,就是靠皮筋把拇指和球拍捆绑,进而完成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