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努力三年登上杭州亚残运会舞台 “弯湾”的孩子们终圆梦
发布时间:2023-10-23 08:43:57

杭州日报讯 “今天的表演能打多少分?”“一百分!”

昨晚,在满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暖场节目演出的“弯湾”的孩子们兴奋不已,在后台蹦蹦跳跳,欢呼雀跃。

这25名穿着统一背带工装裤的“超级玛丽”,是一群心智障碍人士,来自上城区采荷街道的“弯湾”—— 一个全免费的中重度智障青少年托管中心。

“弯湾”的故事,杭报曾报道过很多次,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守护的温暖故事——33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创始人徐琴的儿子变成了多重障碍者。眼见儿子从特殊学校毕业后在家闷闷不乐,2009年,徐琴租了一间小教室,召集了儿子的6名同学,聘请了特教老师和阿姨照顾他们。起初只是希望儿子有个伴,但看着孩子们单纯又充满依赖的眼神,徐琴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此后的十多年,她成了50多位心智障碍青年的“徐妈妈”,不仅给了他们一个家,还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

2019年底,当杭州“寻找2022个亚运梦想”公益行动启动,徐琴立刻报名了:“我们想成立圆梦亚运‘弯湾’啦啦队,在这场家门口的盛会中为运动员们加油,也为自己鼓劲!”

2020年6月,作为2022个亚运梦想之一,“弯湾”啦啦队入选。从那时候开始,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的志愿者老师每周都来教“弯湾”的孩子们跳啦啦操。老师们教半天,孩子们练一周,就这样坚持了三年。直到今年2月,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遴选,“弯湾”啦啦队全票通过,9月中旬好消息再次传来,“弯湾”啦啦队最终入选亚残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

《弯湾向阳花开》节目时长3分22秒,8个队形变化——亚残运会舞台聚光灯下,25名“弯湾”的孩子们笑容单纯而热烈,眼神懵懂而纯粹,每个动作里展现出的努力、认真和坚毅感染了全场观众。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尤其是对“弯湾”的孩子们而言,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抬腿动作或者向右跨一步,都非常不容易,需要练上百遍,更何况进行复杂的队形变化,这背后浸润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

作为“弯湾”啦啦队的带教老师,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副主任黄晓虹说,她是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串烧2首亚运歌曲《相约杭州》和《等你来》进行了原创编排。虽然以踏步、弓步、跑跳等简单动作为主,但对孩子们来说,似乎还是太难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都很大,所以排队形时尽量让能力强的孩子带能力弱的孩子,她亲眼看着孩子们一遍遍重复练习,不喊苦、不放弃,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弯湾”的孩子们特地借了采荷一小的操场,带教老师在的半天时间去操场练队形,老师不在的时候就自己抠动作;前阵子“双节”期间,除了中秋节休息,孩子们天天自我“加码”。

“你能想到直到一周前,我们还在改动作吗?不,不是降低难度,是增加难度。”黄晓虹深深被“弯湾”的孩子们触动,“他们一天天都在进步,所有人都相信他们能做到,而他们真的都做到了!”

休息室里,“弯湾”的孩子们激动地笑啊跳啊,尽情欢呼。这一刻,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坚持,是挥洒了无数汗水和泪水之后才有的真情流露。

徐琴说:“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这样的舞台?我们是真的圆梦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吕烨珏 上城微融圈 范丽娜 吴星辰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