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轮椅网球派出3男3女6名运动员,参加男子、女子单打和双打的比赛。
潮新闻记者第一次采访轮椅网球项目,从开赛跟团到现在,一开始,连规则都不清楚,到现在能看出双方队员的技术所在,深深感受到轮椅网球这项运动的魅力。
运动员们除了有让人惊叹的球技,更拥有有趣的灵魂。
比赛中的纪珍旭。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今天,我要介绍一个00后运动员。
他叫纪珍旭,是队里男生中年纪最小的,也是目前队里积分排名第一的。用教练的话说,他是目前国内的“NO.1”。
幼年生病落下右腿残疾,13岁与网球结缘
纪珍旭比赛时,记者看到一个高个子男子始终坐在看台上,认真关注赛场。他就是纪爸爸纪涛。
观赛间歇,纪爸爸聊起了儿子小时候。
纪珍旭是河北献县人,2000年12月出生,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带他。
11个月大时,因低烧引起神经元性损伤,纪珍旭差点瘫痪。经过几年治疗,走路学会了,但留下残疾——右腿瘸了。
“每次看到珍旭走路,右腿一跛一跛的,我就觉得对不起他。”纪爸爸至今自责。
纪珍旭在赛场上。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好在,珍旭很懂事,从不无理哭闹,虽然走路不利索也不能跑步,但性格开朗,家里给他取了小名“乐乐”,因为他总能带给人快乐。和普通孩子一样,上幼儿园、小学、初中……他成绩一直很好,小学六年保持班级前三。
2013年秋天,13岁的纪珍旭读初一,河北省残联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招运动员,问他愿不愿试试?
海选中,纪珍旭一眼被网球教练相中,说练一个月试试。
一个月后,纪珍旭被正式留下。
他开始爱上这项运动。
但是,当时奶奶反对孙子当运动员。“这孩子学习好,为什么要去受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是奶奶的心愿。
妈妈也觉得上学更有前途。
纪爸爸很喜欢体育运动,成为当时家里唯一支持儿子的人。爸爸告诉儿子:“男子汉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在奶奶和妈妈的担忧中,珍旭走上了轮椅网球之路。
阳光开朗大方,他是队里的开心果
记者第一次见到纪珍旭是10月23日,轮椅网球开赛的第一天,奥体中心网球中心1号场地的观众席上。
当时,记者正在看运动员董顺江的比赛,同时采访教练。
小纪当天轮空,就过来给队友加油。他问教练:“董哥咋样了?”得到胜利的消息后,小伙子开心地笑了。
董顺江比赛结束后回到平台,不少观众过来找他合影签名,站在边上的小纪马上让开,假装生气地说:“给大明星让路咯!”
后来,有人也找他合影,小纪像个孩子傻乐,拿着笔小心翼翼地在递过来的本子和配绳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原来也是有人喜欢我的,哈哈。”
和队友董顺江在赛场击掌。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队友们都说,小纪是队里的开心果,只要他在就很开心。
纪珍旭叫记者刘老师。
几天的陪伴下,他带记者去过运动员休息区,很多外国运动员都和他打招呼。小纪很自豪地说:“我都很熟的!”
纪爸爸则说,从小到大,儿子都会把好东西留给别人,懂谦让。
他每次比赛前都会有个“幸运仪式”
纪珍旭从小白白胖胖,但进队训练一个多月,马上变黑变瘦。
虽然工作繁忙不能一直陪着儿子,但只要是在国内比赛,纪涛都会过来给儿子加油。
纪涛为儿子加油。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说起父亲,珍旭满脸幸福。“他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2019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纪珍旭斩获轮椅网球一金一银两枚奖牌。
这是纪珍旭运动生涯中第一块金牌,夺冠那一瞬间,看台上观赛的纪涛泪流满面。“爸爸当时冲进内场拥抱我,为我高兴,为我骄傲,比我还激动。”
纪珍旭还有个妹妹,一家四口有个微信群,几乎每天都会聊天分享。现在,其他家人也从反对转为支持和鼓励。
小纪告诉记者,他每次比赛前都会有个“幸运仪式”,就是和家人通个电话,那样心里就有底了。
10月24日,纪珍旭和董顺江在男子双打的比赛中失利了。
赛后,小纪不说话,一个人蹲在角落,爸爸上前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儿子,没事,你很棒!”
发掘潜能,网球是无限挑战
轮椅网球,需要不停“飞奔”,坐在轮椅上“跑”起来。
运动员们每一次丝滑转身,都是背后日复一日的训练。纪珍旭也没少摔跟头,一开始不会用轮椅的他,常常摔得鼻青脸肿。
每天挥舞球拍,胳膊肿得抬不起来,但这些他都克服了。
2015年,成都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纪珍旭第一次代表河北队参赛,没几个回合就输了。那天,他哭了,通过教练的鼓励后调整情绪,在之后的男子双打比赛中获得铜牌。
纪珍旭很认真,每次比赛后会总结,赛前也会分析对手。昨天他刚和巴基斯坦选手比完,就去另一个场地看日本选手的比赛,这是他第二天比赛的对手。
小纪看日本选手比赛。潮新闻记者 刘栋 摄
这是小纪第一次亚残运会之旅。
今天上午,小纪和日本选手的男子单打比赛中,小纪输了,止步8强。
赛后,纪珍旭和日本选手握手互相鼓励。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纪珍旭的脸上常带微笑,那是青春的光彩。
希望他继续驰骋赛场,挑战网球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