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杭州淳安界首体育中心举行的亚残运会场地自行车赛事圆满收官。比赛中,中国队摘得24枚奖牌,战绩骄人。赛场上,志愿者“小青荷”和自行车运动员同场“竞速”的故事,同样精彩。
在起跑线上,有两位辅助出发的志愿者,他们要在运动员出发前布置好起跑器,卡住参赛车辆保持平衡,便于运动员更好地发力。运动员出发后,需要在8秒内将整个起跑器推离赛道,否则将影响运动员赛程。
赛前,起跑线辅助出发志愿者准备拉线。
“反复训练上场、退场流程,务必将每个动作做到精确,特别要保证信息传导线的安全,保证在整个过程中,传导线没有折叠、卡位的情况出现。”“小青荷”陈易凡和毛蒙朱是来自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学生,提起自己的志愿岗位工作,二人说秘诀就是不断练习。
赛前,起跑线辅助出发志愿者准备拉线。
起跑线辅助出发志愿者拉线完毕,等待比赛开始。
陈易凡在赛程中观察十分细致。他发现“收缩的速度过快,容易频繁出现传导线卡在门禁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起跑器退场的速度”。他通过摸索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手套揉成的小圆球,卡住门禁的边角。“手套有很好的韧性,能很严封地卡住。同时,手套的材质是棉布,表面光滑,在整个传导线拉回的过程中避免了因摩擦力过大导致的卡顿。”解决了这个问题,起跑器收线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也为赛事安全排除了隐患。
布置好起跑器后,志愿者需要确保距离赛道最近的摄像头不被遮挡,并在赛后引导运动员走下缓坡,回到休息区。
“我们是运动员上下赛道见到的第一位志愿者。每次比赛开始,我们会对上场运动员说声‘加油’,比赛结束,他们都会对我们说一声‘谢谢’。”毛蒙朱说,在交流与互动中,真实地感受到了残疾运动员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己的拼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提醒我要做好志愿服务,激励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