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杭州亚残运会田径赛事进入第三个比赛日,经过这几天的比赛,相信不少观众已经发现了一个现象——在某项目的一个级别比赛中,运动员数量很少,甚至只有两人或三人参加。那么,亚残运会为何会出现这样奇特的现象呢?
众所周知,参加亚残运会的运动员需要进行分级,但分级工作必须在他们抵达杭州之后进行,因此,他们个人,甚至竞赛部门都无法提前确定项目各级别的人数,这样就会出现项目各级别的参赛人数有明显的多与少之分。
男子5000米T13级仅两名运动员参加(图由亚残组委提供)
与亚运会规定小项至少需要来自4个不同代表团运动员参赛的最低标准不同,亚残运会的包容性更强。杭州亚残运会竞赛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三人参加只颁发金牌和银牌,若两人参赛,该项目则成为非奖牌项目,只计算成绩,不颁发奖牌,“这样的设置是为了让更多的残疾运动员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不虚此行。”
比如,杭州亚残运会上,男子5000米T13级、轮椅竞速女子800米T53级等项目只有2名运动员参加,男子5000米T11级、女子100米T13级等项目只有3名运动员参加。
女子100米T13级仅3名运动员参加(图由亚残组委提供)
轮椅竞速女子800米T53级仅两名中国选手参加
10月25日当天上午,还进行了更为“特殊”的女子跳远T42-44/61-64级决赛,仅印度尼西亚选手蒂亚拉尼和日本选手高桑早生两人参加。从级别不难看出,其实两人所在的级别均只有她们一名运动员,因此“合二为一”,同场竞技。尽管如此,蒂亚拉尼还是创造了T42级4.16米的新世界纪录。
记者了解到,只有两人参加的项目尽管不设金银牌,但他们的成绩依然有效,也可以为其他国际大型赛事积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