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轮椅剑后”余翠怡:享受生活很重要,奖牌不是我唯一的目标
发布时间:2023-10-25 23:10:00

女子重剑个人A级半决赛 余翠怡(左)VS陈远东(右)

“轮椅剑后”余翠怡(右一)

亚残运会轮椅击剑女子重剑个人A级半决赛中,“轮椅剑后”余翠怡不敌中国年轻小将陈远东,止步半决赛。

面对这样的结果,余翠怡面带微笑欣然接受:“金牌不是唯一的目标。”   

今年39岁的余翠怡,被称为是撑起中国香港轮椅击剑队20年的“剑后”。她曾在轮椅击剑有着绝对统治地位。

在2004年到2012年三个残奥会周期,她的成绩一骑绝尘。

2004年,雅典残奥会,她夺得女子个人花剑、个人重剑、团体花剑、重剑金牌,成为首位在同届残奥会上夺得四金的击剑女运动员。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中,她又夺得女子个人花剑金牌及女子个人重剑银牌。2012年伦敦残奥会夺得女子个人花剑、个人重剑金牌。三届残奥会共赢得7金1银1铜,成为个人在残奥会金牌数目最多的击剑选手。

这是余翠怡的第四次亚残运会之旅,在前三次亚残运会上她都获得了一枚轮椅击剑金牌,也是在亚残运会该项目中获得最多奖牌的运动员。

“运动员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于我而言,要拿的奖牌都已经拿过了,现在更多是享受比赛过程。如果能够拿到奖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就算拿不到,在比赛当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发挥出来也足够了。”余翠怡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

余翠怡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帮助她渡过了很多人生难关。

11岁的余翠怡不幸罹患骨癌,在她13岁的一天,父母将决定权交到了她的手里:截肢或是继续保守治疗。余翠怡觉得每天清洗伤口非常不方便,于是决定截肢。截肢后的余翠怡很快就开始做康复训练:“腿既然已经没有了,就要与假肢‘做好朋友’”。

“命运对一个人的成功有一定影响,但更多的是机会出现了,你有没有把握住。要随时准备好抓住机遇,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余翠怡说。

截肢后,余翠怡最开始接触的残疾人运动项目是游泳。16岁时,她转项到了轮椅击剑,凭着自己执着和顽强,斩获了很多世界冠军。轮椅击剑在余翠怡的生命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但不是她的全部。她在中国香港还在主持两个体育相关的电台节目。

“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讲,运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展现我们不同的能力。但对运动员来说,运动并不是一切。运动员的生活可以多元化,做电台节目是我另一个梦想。”

余翠怡说,“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讲怎样不放弃,怎样坚持下来。坚持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做电台节目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跟年轻人去分享一些运动员的经历。”

“大家看到我成功的一面,没有看到我失败的时刻,我也有很沮丧很想放弃的时刻,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困难。” 余翠怡坦言希望自己做的节目可以鼓励到一些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学会去接受,去面对,因为有句话讲得很好:‘办法总比困难多’。”

余翠怡的兴趣爱好很广泛,除了轮椅击剑和主持之外,她还在挑战跳伞、跑步等运动项目。“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人生应该不断去尝试,要学会去享受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能力。”她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人生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都应该尝试不同的新事物,我做得到的大家都可以做到。

在被问及今后的计划时,余翠怡表示:“巴黎残奥会肯定是我一个重点的目标,但巴黎之后会不会继续参加下一届,还不能确定。也许有一天我不能打比赛了,你还是会在赛场上看到我,只不过身份变了,成为裁判或者教练都有可能。最近最想做的事就是赛后去杭州的街上逛一逛,尝一尝杭州的美食。”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文/颉月娇 图/黄靖轩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