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铸就铅球的生铁也有价值!杭州小伙夏志伟的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3-10-26 16:57:16

11米36。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田径运动员夏志伟(肢残),26日在家乡杭州投出了赛季最佳成绩,夺得了男子铅球F41项目的银牌。该项目是专为身材矮小残疾人运动员设置的比赛。

今年33岁的夏志伟,已到了运动生涯的后期。没能在家门口摘得金牌,有一点遗憾,“但我问我自己,的确已经是尽全力了”。夏志伟向记者回顾了运动生涯,铅球、田径给他带来巨大改变。

夏志伟相信,铸就铅球的生铁比金银更有价值。因为铅球运动,这个从富阳山村里走出来的“小个子”,站上过广州、伦敦、里约等全球各地的大赛领奖台,也让他过去漫长岁月里的暗淡生活,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

这也是体育运动,对于广大残疾人的价值所在。

从2009年投身田径运动铅球训练开始,夏志伟已记不清多少次将7.26公斤重的标准铅球从肩上推出。教练赫华告诉记者,这次亚运开赛前两个月,他们一直在南京集训备战。因为受右手伤病困扰,训练进行的比较艰苦,“小夏常常主动要求加练,我有时候都会劝他歇一歇。”赫华说,自己也是退役运动员,但夏志伟的韧性,对训练的执着,让她都感到佩服。

这次比赛,夏志伟的前两次投掷似乎没有放开。“太紧了,我们再放开点。”赫华专门把夏志伟喊到教练指导席下,提醒了一下技术动作。第三投前,夏志伟拉伸热身,为自己鼓劲……旋转、蹬地、投掷,铅球稳稳地落到了10米白线开外。

正对投掷区的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夏志伟熟悉的富阳话喝彩声。夏志伟的老家在富阳里山镇,他的父母家人也来到了现场。有10多个他在村里的儿时玩伴,一大早就从老家出发自驾转地铁,组成了助威团,来到现场给夏志伟加油鼓劲。

“今天就是保二争一,乌兹别克斯坦有个队员很强。”夏志伟的好友们说,他们现在都成了这项运动的专家。多年来,夏志伟一直各地训练比赛,回家的时间不多。但每次回来,他看起来都比以前要自信、开朗,“话也多了,我们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好友何晨骏说。

夏志伟的微信名是英文“Beyond”,意为超越,头像是里约残奥会熊熊燃烧的圣火。赛后谈到主场杭州的观众、家乡的朋友们时,看起来总是坚强冷静的夏志伟,流下了眼泪。

正是因为大家的支持和关注,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夏志伟有了挑战和超越的机会。谈到往后的日子,夏志伟说,“想去做公益,帮助一些重度的残疾人;有机会就去做教练,希望能让铅球等运动改变更多残疾人的命运”。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施力维 姜晓蓉   编辑:方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