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现场,主火炬塔点燃的瞬间让观众印象深刻。正式点燃后,主火炬必须不间断燃烧将近360个小时,保障工作重复性高、服务人员密度大、时效性强,每一个细节都事关主火炬的正常燃烧,不能有任何失误。
本届亚运会主火炬使用的燃料是“绿色零碳甲醇”,这不仅在亚运史上是第一次,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上也是首创。为了保障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主火炬的熊熊燃烧,燃料的储备和运输是关键所在,来自吉利控股集团的主火炬塔绿色能源技术保供团队一刻也没有停歇。
这群守火人,犹如主火炬台上的火焰,熊熊燃烧自己,静静散发着光芒。
潮新闻记者倪雁强/摄
从零开始探索
使用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
张海龙是亚运主火炬燃料储运负责人,他告诉潮新闻记者,负责一线守火的团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守在火炬旁边,监测设备各项仪表参数,保障主火炬正常燃烧,这部分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轮班倒,由吉利创新中心的研发工程师们组成;另一部分就是张海龙团队负责的燃料供给,他们则来自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我们要把绿色零碳甲醇燃料定期从仓库运到大莲花的储罐里。”
历届亚运会、奥运会等重要体育赛事上,人们先后采用过金属镁、天然树脂、液化气乃至橄榄油等充当火炬燃料。随着环保要求提高,1996年后的火炬大多采用丙烷或丙烷混合物等含碳燃料,东京奥运会采用的是氢能燃料。
甲醇是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安全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常温常压下为液态,运输及使用安全便捷,也被称为液态的“氢”。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甲醇技术生产制备、运输、甲醇汽车应用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我们在甲醇能源领域已经进行了18年的探索,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张海龙介绍,亚运会主火炬使用的零碳甲醇由吉利控股集团生产制备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每制备一吨零碳甲醇可以消耗1.375吨二氧化碳,并且甲醇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汽油减少约26%,颗粒物减少约80%,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与生产制备消纳的二氧化碳相抵消,实现碳的资源循环利用。
“吉利本身是造汽车的,对造火炬这事儿也是第一次。但是吉利深耕甲醇领域18年,累计有200多项核心专利与经验,并且有整体甲醇运输体系的支持,总体上是有信心的”张海龙说,从搭建火炬,到研发,再到车辆运输,团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时间紧张。“我们去年12月8日确定了用甲醇燃料来做亚运会主火炬,之后经历了近百次大小实验和各种专项的测试,一直到今年4月份,才有1:1的实验装置。”
杭州甲醇储存仓库:
免租金,还派人24小时值守
今年6月,吉利亚运项目团队正式进驻“大莲花”,开始了主火炬及相关设施的建设。甲醇的采购、储存和运输被提上日程,“前期测试的时候用量少,我们都是就近取用。进驻奥体之后,我们使用的燃料来自吉利远程商用车集团旗下的甲醇能源公司,他们是专门做甲醇能源的经营,负责这次甲醇燃料的调配和质量管控。”
张海龙提到的工厂位于河南安阳,是吉利投资的安阳绿色甲醇工厂。用于主火炬燃烧的零碳甲醇,便是利用焦炉气中副产氢气(H2)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CO2)合成。生产完毕后,再由吉利远程甲醇重卡提供运输保障,“我们要从安阳运到杭州,再在杭州找一个仓库,把这批甲醇先储存起来。”
从甲骨文的故乡,到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圣地,张海龙介绍,车队共往返了三趟,前后超过2万公里,一共运了300吨甲醇,“运输本身不复杂,甲醇本身是液体燃料,安全、方便运输,但必须得有危化品运输资质的公司来操作。”
尽管一周之内燃料已准备妥当,但是杭州仓库的寻找还是经历了一番波折。“我们走遍了杭州周边的区域,为了能够及时供应,需要把车程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张海龙说,嘉兴和宁波有储存甲醇的设备,但是都是上万立方的设备,300吨的量对他们来说太小,没法存。
情急之下,公司通过杭州市应急管理局的帮助,找到杭州一家有资质,并且距离也合适的公司,“距离大莲花单程70公里,他们的设备和场地都是一流的,储罐大小跟我们的量也非常匹配。”
张海龙告诉潮新闻记者,这家企业位于余杭,听说为亚运会做贡献,公司上下都非常高兴,特别支持。
为保障甲醇存储的质量和安全,这家公司不仅24小时派人值守,还增派了安保人员。为了保障甲醇燃料的品质,他们需要把储罐和生产设备,从头到尾、里里外外清洁一遍,确保没有任何污染;把甲醇装进储罐后,车队每两天就要运一次到大莲花,因为每次取货量少,工作人员需要每隔一天来操作出库入库。
“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很繁琐。”张海龙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感觉浙江的企业对这个事情非常积极,特别有自豪感、荣誉感。”
从运输到供给
交警和消防一路护航
9月29日,中秋之夜,张海龙和值守“大莲花”的同事简单聚了餐。为了避开当晚的比赛,他们晚上10点从甲醇仓库出发,直到凌晨才到达奥体中心。当天任务结束,他们拍下了一张有仪式感的照片。
“这一条线所有人都牺牲了团聚,公安、交警、消防、仓储公司、司机、奥体值班的同事。”张海龙说,主火炬能保持燃烧,离不开这条线上每个人的付出。
从装运到燃烧,每次从仓库提取的量能坚持烧2-3天,所以基本上要两天运一次。张海龙告诉潮新闻记者,每次运输前,监测团队会告知需要运输的量,他再下达任务给运输公司,运输公司联系储存公司提前准备,等装好货后,再由余杭交警一路护航,途径的各辖区交警疏导交通。沿途消防站全部严阵以待,进入“大莲花”,卸载过程中,消防车也会一路随行,始终处于警备状态。
“这本身是一个很常规的运输,但是因为重要性高,不容有失。所以这一趟运输,前前后后保障的人是很多的。”张海龙说,杭州亚组委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比如遇到困难,亚组委都会积极地帮助解决,“有句老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在这里真的挺贴切的。”
张海龙今年35岁,他形容自己的性格“低调、不爱说话”,甚至“有点‘社恐’”,但接手燃料储运项目后,他不得不“把自己推出去”。他要沟通的事项多且繁琐,火炬的搭建、场地的建设,以及运输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包含很多小细节,他要讲清楚来龙去脉,沟通、协调,逐一解决。
“白天考虑细节,晚上继续开会”,这是张海龙过去几个月的日常。亚运主火炬成功点燃后,他表示“压力更大了”,“以前测试最长超不过几小时,但是现在火点燃后,要保证将近360个小时是不灭的。”开幕式结束当天,张海龙立即召集人前往仓库,由于当天要避开观众,车队回程抵达已是凌晨三四点。
“每个人都像上了战场一样全力以赴,大家都很有奉献精神,都非常可爱。”张海龙表示,大家的状态不错,后面的工作已经排好了轮班,稳稳当当保障燃料正常供应,确保亚运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