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聚焦亚运
中国亚运史上首金获得者苏之渤讲诉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0-02 19:47:12

潮新闻讯 苏老耳背了,跟人说话时总要侧着身子才能听见,这是年轻时常年练习射击留下的旧疾。

苏老名叫“苏之渤”,是中国亚运史上首枚金牌获得者。1974年,他登上了第7届德黑兰亚运会领奖台,五星红旗也第一次在亚运会的赛场上升起。“只记得当时非常激动,毕竟为国争光了。”苏老说。

9月28日,苏老拄着黑色拐杖走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内,在第七届德黑兰亚运会的影像资料前久久驻足。自这届亚运会开始,中国体育开始全面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杭州亚运会正在举办之际,潮新闻记者与苏老相约聊了聊。

一鸣惊人的一枪

一抹靓丽的中国红

这是一张定格在1974年9月2日的照片。

照片里,苏之渤站在德黑兰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射击场上,左手插兜,右手握枪,身体后倾侧立而战,眼睛跨过伸直的右臂与小口径手枪的准星紧盯着远处的靶心,身姿坚毅如松,红色训练服上的国徽格外显眼。

这张照片原本是黑白色,最近被技术修复成了现在的样貌,苏老看着这张照片非常激动,“像是再一次回到了20多岁在赛场上比赛的时候”。如今,苏老再次摆出射击的动作,依旧有着当年“王者”的风范。

那一年亚运会,苏之渤25岁,既是他自己也是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亚运会。

而在比赛前一年,因为特殊时期的影响,苏之渤已经在开封联合收割机厂从事了五年的钣金工作,距离1964年15岁的苏之渤在全运会上被选入国家射击队,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

得知中国队即将参加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后,苏之渤便开始了每天起早贪黑的射击练习。练习用枪是一块铁皮敲成的,目标靶也只是墙上的一个小黑点,坚持不懈只为了找回当年射击的感觉。直到重返国家射击队后,苏之渤更是竭尽全力,努力弥补过去流逝的时间。

来到德黑兰,苏之渤一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想技术动作,想到几乎失眠。苏之渤还记得,由于伊朗当地气候的缘故,苏之渤时常感觉干渴。但这里只有冰水,少见热水和茶。苏之渤虽然不适应当地的饭菜,但为了保持体能,苏之渤强迫自己进食,哪怕只能喝下橘子水或吃下可乐泡饼干。

站在万里无云的赛场上,苏之渤很快静下心来。“比赛的时候,我出手比较快,打完之后就在旁边看其他选手,日本队的‘夺冠热门选手’大畑政修跟我比分比较接近,很多人在他身后看比赛。我当时估计了一下如果他能打到9.2环的话,那我俩还有得一比,但他最后只打出6环,总成绩只有550环,不及我的552环。”苏老回忆道。

跟现在的亚运比赛不同,因为当时是人工计靶,最后还要经过成绩统计室复核,所以出最终成绩的时间比较久。当时,苏之渤正在亚运村吃午饭,肩膀被人从身后拍了一下,领队告诉他“你得金牌了!”

本来苏之渤习惯中午吃完饭要休息一个小时,但当时在床上实在睡不着,“心里特别激动,特别兴奋。”

当亚运金牌挂在苏之渤的胸前,当时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赵正红给了苏之渤一个大大的拥抱,表示祝贺。载誉回国的他收到了一张国家体委颁发的奖状,他已非常满足,觉得自己终于不负重托,实现了为国争光的目标。

给亚运健儿加油

能吃苦才能变优秀

在杭州博物馆开馆日的“1974年德黑兰第7届亚运会特展上”,苏老把当年的一枚德黑兰亚运会纪念章捐赠给杭州亚运会博物馆。

苏老祖籍山东,从小跟着父母在河南长大,后定居在北京。

因为射击上的天赋,15岁时他就成为河南省射击队运动员,一年后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队训练,并且参加多次国际比赛。

“当年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给运动员的纪念盒里,有纪念章、毛巾、打火机等,这些东西在当时也都很珍贵。回国之后,我把打火机送给了父亲,他单位里的同事都争着想瞧一瞧。”苏老说。

时光荏苒,一晃近50年过去了。亚运会的指针也从德黑兰,经北京、广州,来到杭州。谈及浙江,苏老与之渊源颇深。“我老婆是浙江义乌人,我在浙江也有很多好朋友和‘战友’,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小口径标准步枪比赛的金牌的吴小旋,以及她的丈夫,我们都很熟悉。”苏老说,我算是跟浙江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

作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见证者,苏老感慨中国体育发展进步之快。

苏老回忆道,那个时候用的枪都是射击队枪械维修室自己造出来的,叫做革新1型。不知道多少人用过,所以膛线磨损得很严重。根本就打不出来10环,因此经常是由教练把枪架在老虎钳上来校正,可以说是拿着“老套筒”来训练。好在后来经过不断校正和适应,也能打出好成绩了。

“现在国家队以及省队所用的‘自选手枪’,都是国际一流的气手枪。可以说跟当时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说明中国体育事业、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进步。”苏老说,国家强了体育才能强。

来到杭州之后,苏老看了几场亚运会比赛。“这次亚运会的开幕式虽然没去现场,但也在电视上观看了,场面非常宏伟有特色,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的运动员也都努力比拼,赛出了应有的水平。”苏老说,希望我国的运动员们都能胸怀大志,把为国争光当成自己运动生涯的最高目标,而不要过多计较物质与荣誉。

“当然,也希望在杭州亚运会上,各国体育健儿都能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再创辉煌。”苏老说道。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朱高祥 金檬   编辑:管鹏伟